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热谈

人才最需要坚定创新自信

来源:《山西日报》2021/02/04 2021-02-04阅读146

      “创新”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正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创新自信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不仅引发创新,而且持久支撑创新。人才投身创新、引领创新,最需要坚定创新自信。


  从近现代史来看,中国人曾经高度“自信”,以至于闭关锁国,与世界大潮渐行渐远;也曾经高度不自信,言必称希腊,砸烂切断自己几千年的传统,试图全盘照搬西化。中国人在盲目自信和极端不自信之间徘徊几个世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如今我国在很多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一些领域正在步入新的“无人区”,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上的位势发生巨大变化。这个过程,值得我们骄傲,并让我们更加自信。


  在全球化时代,关涉国计民生的核心关键技术依然不是花钱就可以买来的,也不可能靠化缘要来、靠“市场换技术”换来。改变我国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除了科技创新,我们还需要更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创新。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实际问题,也难以建成创新型国家。


  坚定创新自信,就要敢为天下先,不断开拓新的方向,引领新的潮流。在超导研究领域,国际上很长一段时间只找到铜氧化物一个高温超导体家族,由于铁自身的铁磁性而普遍不看好铁基材料。我国科学家坐了20多年冷板凳,新合成铁基超导体,创造并保持了临界温度的最高记录。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质疑打破现有条条框框,才能创造出前人所不曾见过的崭新事业。相形之下,生产供给侧的“山寨货”,科研领域搞项目“拼盘”、论文剽窃,电视荧屏一些选秀节目“食洋不化”、抄袭模仿国外节目,这些都是缺乏创新自信的表现,贻害甚大。


  我们有坚实的创新自信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创新自信的制度根源和有力保障。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并且仍以中高速增长,为人才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是我们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最近几年,海外人才纷纷回国(来华),其实是对离开西方发达国家也能创造一番新天地充满自信,并毅然决然付诸行动。当然,坚定创新自信,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自信绝不能自负。人才既“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融入世界创新网络,参与全球治理。要立足我国实际,广泛学习借鉴,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坚定创新自信,要把我国拥有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人才活力激发出来,让一切有助于创新的要素活跃起来。围绕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让专业的人才干专业的事情。强化人才创新激励,对作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利益回报和精神激励。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遵循规律,开展人才管理改革差异化探索。对于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思想观念束缚,要敢改真改,给人才传递信心。


  创新是风险性极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使创新人才优先引进,创意产业优先发展,创新产品优先使用,创新成果优先保护。比如,创新需要长期的基础研究作支撑,要加大稳定支持机制。创意出来后,往往“一点就透”,极有可能被剽窃盗用,要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刚出来不一定能被市场接受,应该通过首购、订购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环境育人、化人、吸引人,创新最需要好的环境。助力人才发展,重点是营造环境、优化环境。要推动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大力宣传优秀人才,注意还原其创新的心路历程,突出自信自强精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人才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久久为功,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黄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