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楼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创新推行“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项目化”的“两个一切”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推动脱贫攻坚所有政策举措和项目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走出了“党建带脱贫”的新路径。
一、创新推行“两个一切”,从上到下紧紧压实扶贫责任
一是配套建立责任机制。树立战时导向,实施战时配置,确立战时机制,以九个乡镇为主阵地,成立九个“战区临时党支部”,由各包联乡镇牵头县级领导任战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乡镇统筹组建“作战部”,134个村都成立“战斗队临时支部”;构建起县级总部、战区指挥部、乡级作战部、村级战斗队、户战斗员的“五级作战体系”,使-切扶贫工作都压到支部,-切扶贫项目都直通支部,所有支部都发挥党建引领脱贫作用,为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配套建立帮扶机制。为压实驻村帮扶干部这支主要力量,制订落实驻村帮扶“三个五”制度,要求帮扶干部做好所联系贫困户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突发事故必访、重大节假日必访、家庭有矛盾纠纷必访“五个必访”;袋中装的、墙上挂的、贫困户嘴上说的、系统里录的、客观有的要做到“五个一致”;党的政策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受益最大、干部作风最实、基础设施建设最好“五个讲清楚”。县级领导带头走边所包乡镇所有行政村所有贫困户;包村单位负责人走遍所包行政村所有贫困户;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走遍本乡镇所有贫困户;所有帮扶责任人每月集中走访所帮扶贫困户。不断拧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发条,确保”驻村干部最精准,攻坚责任最精准,帮扶措施最精准”。三是配套建工作机制。成立移民中心和脱贫攻坚督查局,超常规发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移民中心在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时,前瞻谋划,六环联动,建成统规统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个,3057户1.05万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占全县脱贫人口1/5;脱贫攻坚督查局以督问效,层层倒逼,推动党组织、党员“双沉”脱贫攻坚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所有贫困村水、电、通信、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教育、健康、兜底扶贫全覆盖,农村危房全部“清零”,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四是配套建立问责机制。从治标入手,开展“违规违纪人员主动交代问题”专项活动,坚持惩教结合、惩救统一,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接收主动交代问题线索99件,主动上缴金额61万元。从治本入手,推行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构建“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监管体系。绘制出38项50个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53个村级小微权力查询平台和1个“基层小微权力智慧监管平台”,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即时查看本村小微权力运行情况,倒逼基层干部按图索骥、看图办事,“阳光用权、阳光晒权”,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创新推行“两个一切”,从始至终层层推进项目落地
把支部组织功能贯穿项目建设始终,使脱贫产业和项目安排实施严格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指标化、项目责任化”理念,建立起日报告、周台账、月小结、季核查、年汇报的痕迹化管理体系,清单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项目、产业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支部走、支部跟着民心走、大家奔着小康走”。一是引入实施“金鸡”扶贫,形成了“稳长清”产业带贫减贫机制。“稳”。由县财政投资兴建存栏100万只蛋鸡的规模养殖厂,北京德青源公司以固定资产10%的租金租赁经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我县每年所得租金850万元,用于贫困户资产收益分配和其它精准扶贫工作,可带动3800余名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德青源负责公司运营,购买人保财险,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贫困群众不承担风险。“长”。北京德青源公司与我县签定15年的合作协议15年以后优先其租赁经营,贫困群众最少可获得15年长期稳定收益,期间不会返贫。同时,围绕德青源公司上下游需求,全县将成立饲料原料、劳务、物流、包装等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原材料生产、绿色包装材料生产、仓储运输、淘汰鸡屠宰、有机肥加工等关联产业,与德青源公司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全面延伸金鸡产业链条,提升带贫效益。“清”。走出了一条“有机种植一生态养殖一食品加工一清洁能源一有机肥料一蛋品物流体系”一体化,一二三产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对环境友好,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食品基地发展模式。目前,已完成资产收益分配610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1500个,完成年老补助及临时救助2000人次。全国11省28县实施“金鸡扶贫产业”项目,我县减贫带贫效果明显,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二是引入实施“光伏”扶贫,让贫困村贫困户稳定享受“阳光收入”。以“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维、高精准分配、高效率利用”为目标,研究制定扶贫电站“十化”标准,即规划设计科学化、建设队伍一流化、产品质量品牌化、施工工艺顶端化、运维机构专业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互联互通信息化、目标落实责任化、政策执行到位化、效益发挥最大化。建成村级光伏电站56.3MW,集中式光伏电站30MW,惠及全县113个贫困村9600户贫困户;完成资产收益分配4427万元,分配给全县133个村9200人;村集体光伏收益平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关联贫困户的户均光伏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发电种植两不误”的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油牡丹2300亩。光伏产业实现在全省范围内“六个最”,村级光伏电站规模平均数最大、村集体光伏收益最大、贫困户受益最大,光伏建设质量最好、光伏运行维护管理最好、光伏收益分配模式最好。三是引入实施“银狐”扶贫,为贫困群众增收加码加量。在小蒜镇王家畔村建设种貂场,共养殖2.5万只水貂,平均产子达6.5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小蒜、龙交、裴沟3乡镇发展5个村集体特种养殖场,辐射6个乡镇10个村集体组织,带动1331户贫困户4104人脱贫。以金鸡、银狐、光伏“三大计划”为龙头,全县实施了“绿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生态养殖业"三大主导产业,实行“直接帮扶、村集体帮扶、委托经营帮扶、政策性帮扶、合作社引领、社会帮扶”连村到户六种产业精准帮扶模式,推行多元化发展产业和多样化产业帮扶模式,在全县形成了“贫困人口人均2亩特色保收田、人均5亩丰产经济林、户均1种养殖产业、户均3种以上产才业收益、户均增收7000元''的“25137”长效增收机制。
三、创新推行“两个一切”,从外向内步步激发脱贫动力
一是探索“党支部+造林合作社”模式,推动增绿增收双促进。由村党支部领办,组建造林合作社137个,以“造林”为基础,注重于“管林”和“用林”,构建“造、管、用"三位-体的生态建设新格局。累计完成46.5万亩生态林业工程,全县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面积累计达到90万亩。该模式不仅受益人口多,全县5.1万贫困人口、边缘贫困户享受到生态脱贫的政策叠加红利,占全县总人口的42%;而且户均增收明显,仅退耕还林工程-项,人均增收3090 元,如果再加上护林员工资,可增收1万元左右。真正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成集体经济破零并发展壮大的过程。2020年,出台了《关于进-步规范提升造林合作社持续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实施办法》,引导“党支部+合作社”向拆除复垦复绿、美丽乡村建设、小型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十个领域延伸,有效加长了带贫益贫链条,推进实现增绿增彩增财。二是探索“党支部+劳务品牌”模式,推动安居就业双到位。针对易地安置群众“搬迁进城后人没地种”的现实问题,在搬迁村,推行贫困户农业生产托管“全覆盖”,优先托管整自然村搬迁的土地,优先安排搬迁户进入托管组织,完成托管服务合同12.5万亩,受益农户4700户,其中贫困户1300户。在安置点积极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子,实施积极的转移就业政策。2016年至今转移就业8099人,“吕梁山护工”共培训3608人,就业1412人。黄河岸边的青岛村,让青岛一座城市,就有3000多名石楼籍人员务工就业。“福海厨工”打造了全省仅有十家、全市仅有两家的省级劳务品牌,带动511名贫困户外出务工。三是探索“党支部+社区治理”,推动脱贫攻坚与社区治理双提升。依托金鸡、光伏产业收益分配增设公益岗,为没有技能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保障,吸纳1800名安置户,参与道路维护员、河道环卫员、小区清洁员等公益岗,不仅有效发挥搬迁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持续稳定增收的动力,而且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四是探索“党支部+收益分配”模式,推动脱贫攻坚提升双保险。针对村集体有收入之后,如何分配花好这笔资金,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带富效应和社会效应,我们在全县确立了“12345”分配支付原则:围绕通过劳务获得这户一个宗旨,关注贫困户和边缘户两类群体,注意泛福利化、一发了之、优亲厚友三种行为,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干部与群众、常住人口与在外人员、勤劳者与懒汉这四种关系,通过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支付、公德乡风奖励救助、入股助力产业发展、扶持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这五种分配途径,将村集体收益按月支付到村到户到人。推行了“5118”分配模式:“5”即配套出台了5个指导性文件,“1”即制定了1个监督运行保障机制,“18”即出台了14项公益性岗位职责与4项考核制度等18项管理制度。目前,全县已有113个贫困村9600户贫困户受益。(油晓峰 中共石楼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