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热谈

各地抓“六新”,“六新”抓什么 “六新”者说

来源:《运城日报》 2020-10-19阅读167

        “聚焦‘六新’突破,如饥似渴精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已成为当下我市招商工作的重要精神。


        招商抓“六新”,“六新”要抓什么?近日,记者走进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盐湖高新区”)的部分“六新”企业,聆听他们的所想所需所感,试图从他们的需求中摸索“六新”招商的工作路径。


        格局


        重“志同”更重“道合”


        在盐湖高新区的一角,矗立着网易传媒(运城)科技文创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网易创新基地”)的办公大楼,在这座大楼里还有该基地孵化的56家中小微企业。


        走进网易创新基地,咖啡厅、放映室、读书沙龙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充满设计感的走廊海报、企业背景板等都自然释放出创新、前卫的气息。


        作为一家文创及科创企业孵化器的“新业态”企业,网易创新基地是由盐湖高新区积极引进至当地,并委托其着力打造集产业升级+垂直孵化于一体的科创、文创型综合产业园,助力盐湖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园区现在精准负责的两大领域是科创和文创,目前网易的产业运营已经在全国下沉有20多个城市,我们实现了城市之间的联动,帮助企业来精确加速孵化。在科技领域的话,我们有自己的网易研究院,有一个强大的智库。在文创领域,我们有网易媒体、网易直播这样一个体系,帮助企业去提升流量、升级平台。”网易创新基地负责人张艳说。


        不难看出,这家孵化“六新”的“六新”企业,将其背靠的网易强势资源,与盐湖高新区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吸引了多家创新企业入驻该基地发展,为盐湖区产业发展赋予了创新动能。


        盐湖高新区积极落实“六新”,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网易创新基地与盐湖高新区的产业布局相契合。网易创新基地的发展目标,与盐湖高新区积极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重点工作方向一致。而盐湖高新区也正是看中了网易创新基地的资源带动及企业服务能力。


        据张艳介绍,自今年5月份落户盐湖高新区以来,目前网易创新基地内部已有56家企业入驻,企业入驻率已达80%。


        由此来看,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所在地政府在发展格局、理念上发生了和谐共振,对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同样,位于盐湖高新区的山西国强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强高科”)对于发展格局也有同样的感受。


        “企业的发展不止,创新不止。”国强高科负责人邓国强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自身谋求创新,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在盐湖高新区这片创新热土上,作为企业来讲,发展也更加理直气壮。”


        这家位于盐湖高新区振兴大道的企业,原本是一家集智能化动态称重、物联网信息传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自身主营业务智能称重发展至一定高度后,国强高科主动进行业务转型,将业务逐渐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这一新装备方向转移。


        在坚持智能称重这一主营业务的前提下,国强高科开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研发应用。


        邓国强认为,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支撑创新的金融环境,以及政府的办事效率、良性沟通上,盐湖高新区都给了企业创新的底气和勇气。一个优质的环境,一致的发展格局,企业更应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更大的发展。


        宽容


        重“添花”更重“送炭”


        然而,创新是有代价的。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颠覆性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国强高科的体会尤其明显。


        “从智能称重转型到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这两者看上去距离很远,好在我们有一支多年沉淀下来的程序研发团队,并具有多年来秉持的追求创新的企业精神。创新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我们坚信智能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邓国强说。


        在转型中,国强高科积极对接中科院技术服务中心团队,多次选派人才团队外出考察、学习,与深圳机器人协会对接各项活动资源……


        邓国强认为,创新这项工作一是成本高,二是见效慢,三是风险大,还面临不确定性。但是,对国强高科来说,这种投入,可以形成国强高科未来的竞争力。


        没有采取泡沫式跃进,而是把创新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中去看,对创新抱持着宽容、开放的态度,国强高科的创新之路仍在继续。


        目前,该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管件、汽车配件、教学设备等领域,产品的销售市场主要面对黄河金三角区域,对接企业智能机器人需求,提供装备智能化服务。


        山西嘉斯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斯特”)于今年3月入驻盐湖高新区,是一家专业利用秸秆、麦壳、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新型锂电池材料的新能源公司。


        这家“新材料”企业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依托,牵头并联合华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等科研院校,拟逐步建设一个以电池材料为中心,辐射发展集电池材料衍生产品和相关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年产量可达1000吨,二期预计2021年4月份投产,将打造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的锂电池新材料生产基地。


        据嘉斯特负责人姚森介绍,嘉斯特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完全基于全新技术,这一技术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的长期研究和重大突破。有此技术支撑,嘉斯特生产的材料将使锂电池储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竞争力从哪里来?无疑来自嘉斯特多年来给予研发人员以空间,让他们可以解放思想,探索未来,从而让嘉斯特的“黑土地”更肥沃,实现技术的创新,做出先进的产品,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


        嘉斯特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已于今年7月31日试产成功,首批产品已和电池厂家进行技术对接,并开始了材料测试,之后将很快投入量产。


        创新的难点正是政府服务的切入点,政府服务不仅体现在“锦上添花”,在创新遇到难点时,更应“雪中送炭”。


        温度


        重“效率”更重“效能”


        对于创新企业来说,落地的过程很重要,不仅是厂区在空间层面的落地,也是企业业务和市场的落地。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有一件事让姚森感触颇深。


        “我们是一家新材料企业,需要对周边单位和住户进行告知。当时项目进行到环评这一步,因为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要真让我们企业去沟通,确实我们的顾虑还是挺大的。”姚森说。


        嘉斯特周围分布着市残联、运城学院、村庄等多样态的组织团体,企业登门拜访确实有一定难度,然而环评工作又迫在眉睫。


        此时,盐湖高新区管委会超前服务,意识到嘉斯特的走访难度,他们主动与嘉斯特联系共同走访。


        “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带着企业的人,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这一走访就是七八天,他们也不休息,帮我们尽快完成了这项工作。”姚森说。


        当然,环评工作中的主动跟访,只是盐湖高新区对于创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盐湖高新区管委会还主动帮嘉斯特对接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人才资源,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


        作为创新主体,市场或者业务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市场及业务的落地,才意味着创新落地。


        在这一过程中,盐湖高新区积极发挥自身平台作用,帮助国强高科在盐湖高新区以及整个盐湖区范围内寻求市场,天海泵业和海顺线缆等企业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已与国强高科形成合作关系。国强高科的智能机器人帮助海顺线缆完成定量、包装、搬运等环节的工作。


        “因为园区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在落地之前是有一些担心的。但是(盐湖高新区)管委会还是挺急我们所急的,在帮我们导流上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张艳说。


        盐湖高新区积极撬动多方企业、媒体资源为网易创新基地引入客户及关注流量……


        从这些创新企业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有温度的服务就体现在常规流程和日常工作之外的工作中,体现在对创新企业的超前服务和良性沟通中。这种服务不仅提升了企业发展效率,更赋予了企业发展更大的效能。(朱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