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故事

党建强 产业兴 群众富

来源:《农民日报》2020/12/25 2020-12-25阅读159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持续加大“抓乡促村”力度,按照“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思路,围绕赤峰市主导产业,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组建37个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融合各级党组织860个,不断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产业链、金融链、服务链发展。赤峰市动员722个党员中心户和2400多名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带动12.9万名农牧民集约发展牛产业,形成集饲草种植、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商贸物流、科技服务、保险金融于一体的牛产业集群。目前,共同体已累计为3.9万余名农牧民提供“育牛贷”,授信金额达57.9亿元,带动全市牛存栏量同比增长16.3%,年交易额达90多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党建联建固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牛产业成本高、风险大,光靠村党组织的‘单打独斗’难以发展壮大。必须通过党建引领,调集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大事。”翁牛特旗乌丹镇党委书记朱春永谈到选择以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的初衷时说。


  今年初,乌丹镇创建了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融合农牧、扶贫等12个机关和27个村的党组织,链接了3个龙头企业、6个养殖场、8个合作社、7个家庭牧场和135户养殖大户,把单个党组织的“排头兵”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加强连”,采取产业“乡选村做”、人才“乡招村用”、社会化服务“乡统村享”、项目“乡整合村实施”等措施,做强牛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曾是闲置多年的棚圈,共同体给我们协调了资金,把闲置棚圈升级成‘托牛所’,由嘎查党支部派人为45户牧民的700头牛提供托养服务,采取标准饲养和集中防疫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牧民收入,还给嘎查带来35万元的集体收益。”乌丹镇白音汉嘎查党支部书记敖云代来介绍。


  产业“乡选村做”给村集体提供了“大舞台”,人才“乡招村用”给嘎查党支部书记送来了好帮手。正是有了共同体的支持,村党组织办大事、办实事的底气更足了,在带领群众发展牛产业的过程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认可。


  在赤峰市,“乡招村用”大学生已经有2000多人,他们扎根在村里,锻炼服务至少5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作为乡村两级后备干部,市委组织部为他们量身打造了阶段式成长、台阶式历练的培养计划,经2-3年历练,培养一批“一肩挑”人选,5年服务期满,择优选拔一批乡镇领导干部。


  链条延伸强弱项


  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坐落在远近闻名的贡格尔草原上,家家户户以养牛为生,但由于养殖规模大,当地饲草供应不足,加上冬天大雪封路,外地饲草解不了燃眉之急,导致当地牧民养牛“只繁不育”,享受不到育肥环节的产业价值。


  为此,达来诺日镇党建引领牛产业共同体加快整合项目资源,把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产业建设等项目归集打捆,集中1100余万元资金注入草业开发扶贫项目中,建成7050平方米的青贮窖、1.4万平方米的棚圈和4个冷配站点,惠及8个养牛合作社、5个家庭农牧场、45个养牛大户,每年为当地70%的牧民提供6500吨饲草供应。


  “过去,过冬就是过关,每头牛都得掉膘40斤。现在,共同体帮我们落实了草业开发扶贫项目,过冬饲草再也不是‘卡脖子’的难题了。如今市场行情这么好,我准备再多养20头牛。”提起共同体,哈达英格嘎查牧民青格乐图满脸洋溢着笑容。


  共同体的作用不止于此,在林西县,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屠宰园区即将投产,这是林西县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的“大手笔”。该园区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每年屠宰加工10万头牛,辐射4个万头肉牛养殖小区和7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将带动全县肉牛存栏量增加4万头。


  “共同体之所以大力建设这个园区,就是为了改变以往短链条、难销售的窘境,让经营主体有销路,让村集体有收入,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现在,共同体带动了5000余名群众参与肉牛养殖。”林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负责人张传力介绍。


  有人把共同体比喻成“百宝箱”,里面装满了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锦囊妙计”。比如,面对养牛缺资金、起步难的问题,赤峰市充分发挥党建在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中的引领作用,召开政金企对接会,组织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在加大牛产业信贷规模、降低贷款利率、优化授信审批、推行限时办贷等方面达成共识,打通经济运行的主动脉。


  “组建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初衷就是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抱团取暖’的方式,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引领带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金融体系的集中集聚集约,形成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产业链,解决单打独斗、不成规模、组织化低等问题。”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炯说。


  共享共赢惠民生


  赤峰市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推行“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农牧民群体”的发展模式,由党组织给群众撑腰,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建立托养回购、“交母还犊”、屠宰代售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把经营主体与农牧民的利益紧密关联起来。


  利益联结不是减法,而是加法。共同体把党组织聚在一起谋划产业布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向饲草种植、扩繁育种、品种改良、屠宰加工、物流销售等上下游环节延伸,深度挖掘牛产业链价值,把养殖环节的增值最大程度留给农牧民,真正实现“产业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


  有人算了一笔账:以前养一头牛,从牛犊到育肥牛,成本需要1.2万元,收益能有8000余元。现在采取“交母还犊”的方式,基础母牛和冷配技术由共同体提供,成本降到7000元,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让利于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共同体还把集体受益作为主攻方向。今年以来,全市2059个村全部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村党组织领办的牛产业相关合作社已达2000余家,村党组织通过入股分红、增值分成、有偿托养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肉牛及相关产业带动下,全市205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接下来,赤峰市打算进一步探索产权明晰、分配合理、各方接受、更加有效长效的党群利益联结机制,继续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