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大同市云州区,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新修房屋整齐排列,一处处文化墙新颖别致、富有韵味,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竞相绽开……
近年来,云州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基层组织战斗力,选派最能打仗的干部、推动各方面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党建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双赢”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
压实工作责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州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和精准设计,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作战指挥部,设立了22个专项扶贫领导小组和9个日常工作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云州区区委常委会和书记、区长扶贫专题会、办公会定期、不定期研究扶贫工作,区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工作队、第一书记与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双签”责任制,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区领导以上率下,牢牢扛起政治责任,带头深入包联乡村开展脱贫攻坚检查和指导,带动乡、村书记进村入户开展遍访工作,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形成了包联区领导、驻地企业、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五位一体”的联动帮扶机制和各级干部抓帮扶的浓厚氛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强大动力,推动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各项脱贫工作取得了实效。
打硬仗呼唤硬作风。近一年来,全区各级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省委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收官、乡村全面振兴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尽责担当,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脱贫举措,精准施策,撸起袖子加油干,下足绣花功夫,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向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奋勇前进。
咬定特色产业
十年坚定前行
云州区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该区在科学分析研判经济效益、比较优势、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十多年来,区委咬定黄花产业不放松、不动摇,强化党建引领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坚持“党组织+乡村合作社+贫困户、扶持政策+商业保险+技术服务、保底收入+二次分红+务工收入”的发展模式,在农田水利项目、病虫害防治、保险金融扶持、联系采摘工、建设冷库和晾晒场、品牌打造、开拓市场等方面提供全产业链保姆式跟踪服务。区委常委会把发展黄花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谋划,冬季研究发展规划,春季商讨解决种植秧苗、灌溉等问题。
脱贫攻坚难点在哪里,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就在哪里,党旗就高高飘扬在哪里。在黄花采摘期,区委主要领导整天奔波在黄花地头,帮助农户采摘黄花,解决采摘用工、晾晒、加工、自然灾害、销售等难题。各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深入到田间地头、帮扶户家中,帮助领办黄花专业合作社,宣传区里发展黄花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农民一起细算种植黄花和传统农作物的比较效益,消除农民种植黄花的顾虑,增强种植黄花的积极性、自觉性,推动黄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进入盛产期的有9万亩,除政策兜底外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黄花,产值达11.18亿元,带动全区12.35万农村常住人口人均收入4100元,占到全年预计收入的34.9%,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选国家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正在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建成了17家龙头企业,开发了黄花饮料、黄花酱、黄花酒、黄花面膜等9大类120多个品种的黄花产品。每年黄花采摘期,开展黄花文化旅游活动月,每天有几千名游客赏花、观光,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夯实基层党建
凝聚攻坚合力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为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脱贫责任担当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云州区坚持选能人打硬仗,用能人做表率,积极开展“强腰行动”,配强配硬农村“两委”班子,着力打造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脱贫攻坚铁军队伍。
近年来,全区新任党支部书记43人、“两委”班子成员415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80名,涌现出李成、张春雪、陈纪新等一大批甘于奉献、当家有方、治理有招、带富有力的“领头雁”队伍。83名党支部书记、650名党员带头种植黄花,81名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沿桑干河两侧的5个乡58个村的党员干部多次组织群众讨论、商量,并由合作社进行组织化带动、机械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从地膜、良种、化肥、浇水、灭虫、收割等全环节进行跟踪服务,成功布局实施了8.06万亩有机旱作农业,有力地助推了全区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了项目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脱贫攻坚,人才就是“金钥匙”。云州区委持续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创业计划,立足于黄花、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出台了土地优惠、税费减免、资金帮扶、奖励扶持等政策,通过举办回乡恳谈会、村民联谊会、发放邀请信等方式,吸引178名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人员、退休干部、复转军人等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同时,选优配强驻村干部,大胆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村发展能人、回乡创业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对各类乡土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他们培养发展为党员,纳为后备村干部或优先选任村干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跟着组织走致富路。
全区现有412名第一书记、3983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联系项目资金7500万元,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省武警总队帮助瓜园村建成1万平方米的晾晒场、900平方米的仓储库、720平方米的冷库。省晋商银行为帮扶的2个村引进山西新大象集团,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396名贫困户每年获3000元的固定分红。选派38名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党建指导员,26名机关事业干部到村任职党支部书记,为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助力。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云州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向着建设美丽富裕幸福云州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陈俊琦 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