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故事

党旗映红鸭绿江 ——辽宁省丹东市以“党建+”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农民日报》2020/10/29 2020-10-29阅读248

  辽宁省丹东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丹东人民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在迈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深秋的丹东景色宜人,农村道路宽敞平整,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山坡上瓜果飘香……近年来,丹东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得益于丹东市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各项举措。


  丹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海东说,丹东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创新“党支部+”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总结出“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党支部+电商”“党支部+项目”5种发展模式,指导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从235个增加到422个,增幅达到79.6%。

  

  “飞地”园区做载体 以强带弱抱团发展


  小甸子镇小甸子村位于东港市西北部,是个半山区半平原的小村庄。村子距国道约15公里,交通不便,但土地肥沃,草莓、小柿子等特产口感极佳。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彻底摘掉了“空壳村”帽子。


  曾经,因地处偏僻,小甸子村空有草莓、大米、板栗等特产,却找不到销路。加之丹东地区消费者普遍只认“柳林大米”“马岗草莓”等老字号,小甸子的同类农产品如果不愿贱卖给商贩,就只能烂在地里。


  2016年,小甸子村派出懂电脑的年轻人到浙江学习农村淘宝致富经验,之后探索确立了“党支部+电商”发展模式。为打消村里党员群众对电商这种未知事物的疑虑,村“两委”先尝试着在电商平台上为农户联系农产品销路。2017年,借助京东商城、中国网库等电商平台,小甸子村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8万元,让全村上下坚定了发展电商的决心。


  “我们村集体原来没有收入,村里也没有能力经营上面给的扶持资金。通过与小甸子村合作入股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去年村集体收入6万元。”小甸子镇西上坡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厚说。


  2018年,小甸子村党总支在镇政府协调下,与镇内其他无经营收益村共同争取江苏扬州梅岭街道资金200万元、省市专项扶持资金413万元、民宗部门“兴边富民”资金50万元,加上扶贫资金入股和合作社集资资金,共715万元,建立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


  东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车世刚介绍,这是由“党支部+电商”发展到“党支部+飞地+园区”模式,由乡镇党委集中规划项目用地,项目所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采用“土地+资金”“经济强村+经济弱村”等方式,联合建立“飞地”园区,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小甸子镇9个“空壳村”和1个薄弱村已全部摘帽,村村都有了厚实家底。


  丹东市委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创新出“党支部+飞地+园区”抱团发展模式,由县(市、区)党委统筹各级财政、扶贫、农业、林业等扶持资金,乡镇党委集中规划项目用地,项目所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项目始终。


  目前,丹东全市共有8个园区采用“党支部+飞地+园区”模式,整合资金6077万元,每村注资50万元以上,辐射92个村,每年每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万元。

  

  以农家乐为依托 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


  今年国庆期间,众多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振安行”,慕名来到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李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领略这里古朴的建筑与秀美风景。


  李园占地100多亩,依托李家老宅而建,主体风格是浓郁的北方古典建筑,和老宅融为一体。园区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是老四合院、游览观光区、娱乐区及餐饮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廊、房、厅、塘、假山、根雕错落有致,宛如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近年来,李园与区委、镇党委积极衔接,2017年成立合作社后,引领百姓发展沟域旅游,争取资金完成周边9户农房改造,新建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和特色农产品售卖地点。


  东城村党支书于海龙告诉记者:“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商圈内商户一同创新实践、增收致富,不仅增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实现了农家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现在的李园每年接待游客量10万余人次,与村党支部积极配合,采取“党建+农家乐”形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为低收入村民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等,使周边迅速形成了多处农业采摘园,包括软枣园20余亩、榛子园150余亩、蓝莓园500余亩,极大带动了周边特色休闲农业发展。


  振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龙向记者介绍,振安区委组织部将李园纳入“特色农事旅游党建商圈”,增设了宣传角、党建议事厅、党建宣传牌等,抓实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农家乐”新模式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规模品牌效应、发挥带富引领作用,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目的地。


  今年,振安区为解决农事旅游商户块状分布、资源分散、单打独斗等行业发展问题,将有党组织、有党员的企业或商户,打破隶属关系、区域分割、行业差异等局限,整合本地区特色旅游企业资源,已确定首批入驻商圈业户21家,构建区域化特色商圈党建新格局,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让能人当书记 村集体经济“破壳清零”


  金秋时节,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榛子园一派丰收景象,采摘、包装、发货,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我家这百余亩榛子园,预计今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管继军向记者介绍。在管家村,管继军的身份除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外,还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由于资源匮乏和缺乏长期发展项目等诸多因素,管家村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今年初,草河街道党委经过深入摸排调研,认为管继军作为村里的党员致富能手,有能力、有条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管继军上任后,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大榛子合作社,发展了135名榛农入社入股,种植大小榛子466公顷。今年春天,他自费邀请桓仁、庄河的榛子种植专家来管家村,手把手传授剪枝技巧,助力榛农春耕。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今年管家村集体大榛子园收益预计在7万元左右。


  宽甸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大力推行“支部+党员+农户”服务模式,村党支书杜元东带领村民发展燕红桃等产业,全村410户群众基本实现了户户都有致富项目的目标。杜元东说:“以前的南荒沟,除了荒山,就是沟岔。自从搞了‘党支部+’,沟不荒了,岔都通了,家家户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宽甸县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7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产基地53个,在106个贫困村落实集体产业项目270个,贫困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有能人引领。丹东市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有效提升村“两委”成员发展集体经济能力。通过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大胆选用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作为“一肩挑”人选。年初以来,全市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63人,289名党员致富能手被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吸引152名本乡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工作。


  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准配强村“两委”成员,健全发展机制,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今年以来,全市村党组织带头领办创办合作社161个,预计到年底,55个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将实现“破壳清零”。


  丹东市委号召全市各乡村结合5种模式,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委未来还将依托东港水产品、凤城果菜、振安区小浆果加工集聚区和宽甸县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四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探索村村联合、镇域联动的“党支部+”发展模式,让各村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链,区域联动,扩大收益。(于险峰 高飞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