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弹指一挥间。这5年里,运城在寻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乘风破浪,发生的巨变数不胜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在全市人民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始终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凝聚着力量、鼓舞着士气,那就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5年来,在市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构筑起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树立起一面面高扬的党员旗帜,镌刻出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坚实足迹。
固本培元,
把稳理想信念之舵
5年来,我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结合起来,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
从严从实组织党内集中教育。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心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新思想更加入脑入心,“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要求。
持续深化学用新思想教育培训。出台《2018—2022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了以“双考”“双学”“双评”“双积分”“双反馈”为主要内容的“五双”管理举措。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25期,市县两级党校主体班次154个、读书班58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网上专题培训。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训321期,培训2.4万余人次。开展了“普通党员进党校”活动,15万余名普通党员在市县两级党校接受了政治培训。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指导、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扎实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党支部主题党日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6+”模式,有效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加大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
建强队伍,
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无论哪项工作都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推动。
如何把敢扛事、愿做事、能做成事的干部选拔出来,是建强干部队伍的关键。我市积极探索“能力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选拔”的选用机制,严把政治首关,突出事业为上,认真贯彻《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分析研判,注重从年龄、来源、经历、专业等多角度比选,推动最优质干部资源向项目一线和主战场集结。
干部选出来了,如何培育?我市以专业培训“赋能”,逐年制定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城市规划等内容,组织专题培训。以大战大考“练兵”,常态化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组织15万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让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磨炼成长。同时,强化正向激励,制定了《运城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改革实施意见》《运城市记功奖励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加大项目硬考核力度,落实市委“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将项目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提拔使用“硬挂钩”,排名靠前的县(市、区)干部优先使用。
与此同时,狠抓高质量转型发展人才智力支撑,加快完善“引、育、用、留”机制,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柔性引进和全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落地一批“两高一紧”人才。2020年,面向全国为市直事业单位选聘引进了205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双一流”或国内排名前三行业重点院校及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全日制本科生等高素质青年优秀人才。
为筑牢基层组织堡垒,我市统筹实施“组织力提升六大工程”,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农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实行了“六定一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工作机制,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择优选派38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强化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坚持“红黑名单”“四查一考一反馈”常态化督导等制度;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中清理整治,连年组织开展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开展了党员教育管理“两评一考”,每年对全市13万余名农村党员年度表现作出评定;实施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组织农村干部上大学深造。
在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城市基层党建四级组织架构的实施办法(试行)》《运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建强组织、队伍、阵地、活动、服务5个体系,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经费投入、激励约束4个保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机关,实施了“1515”党建工程,制定机关党建工作“四级四岗”责任清单,推动“五型机关”建设。
在国企,出台市属国有企业党建考核评价办法,理顺6家市管重点企业党组织关系,持续推动党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压实企业党委管党治党责任。
在学校,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红色组织全覆盖工程,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在公立医院,推动全市13个县(市、区)医疗集团全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在非公和社会组织,成立4个行业党委,选派193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指导开展“三整一提升”等工作。
从严治党,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十三五”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方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不断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
贯通“两个责任”,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过程统一领导。市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全省率先设立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先后出台《中共运城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和《关于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实施办法(试行)》,有力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切实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坚持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2016年以来有46个党组织、1459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责任落实不力被严肃问责。
强化政治监督,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护航。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城工作的重要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运城落实落细落具体。聚焦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向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纪律涣散等三方面24种行为亮剑;举办大型电视问政节目,通过公开承诺、常态化问政、群众评议等方式,督促解决影响全市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问题。
保持高压态势,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6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7664件,结案1621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488人。特别是去年以来,聚焦“关键少数”,严肃查办了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尧林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孙世芳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永济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吕安斌和原副市长韩波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新绛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铁路和新绛县委原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军胜搞“小圈子”、以权谋私等典型案件;聚焦执法司法、工程建设、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了市中级人民法院41名干警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公私不分,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原所长张建功等29人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市人防办原党组书记、主任王新征等5人失职渎职、集体腐败,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名干部大发“土地财”等典型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
为担当者担当,持续传递支持干事创业的鲜明信号。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导则》,从“亲”和“清”两方面为干部划定“安全区”和“禁止区”。出台《运城市纪委监委支持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十条措施》,对干部在工作中因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依规依纪依法容错纠错,共容错纠错34人,澄清正名24人。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九轮巡察,对114个单位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覆盖率达到88%。高质量完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高效运转。组建29家市级派驻(派出)机构、169家县级派驻纪检监察组,实现派驻机构市县两级全覆盖。积极探索推进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在全市149个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加挂县级监委派出监察室牌子。探索开展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建设,优化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有效破解乡镇纪委长期以来人员力量不足、人情关系羁绊、同级监督乏力等问题。通过以上举措,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在全市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和创新生态。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中书写。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交汇的新起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砥砺奋进,以实干立身、拿实绩说话、以结果论英雄,奋力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张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