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平稳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消费稳定恢复,新动能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
今年以来,运城市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以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提质、总体向好,全市宏观监测的四大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其余三大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增速,不断擦亮“运城现象”成色。
抓项目,推动提质增效
山西曙光建材有限公司厂区内,年产7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
与传统的砖场不同,该项目实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核心装备、焙烧过程由电脑控制,窑炉运转设备全部实现遥控操作。与此同时,企业还投资4000万余元配套建设了集烟气脱硫、脱硝、脱白、湿电除尘于一体的高标准环保设施。
“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能有4000万元的产值,如果加上节省的原本处理固废的投入,经济效益更大。”项目负责人杨黑廷说,“有了这个项目,我们的煤矸石都成宝了。”
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支撑,与传统产业体系的区别主要在于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以及价值链的延伸化增值化高端化。
在运城市,规模更大,先进示范性、行业引领性更强,战略意义更重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明显的项目,被归为“1311”重大工程项目。它们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县两级关注的重点。
2021年,运城市共确定“1311”重大工程项目208项,总投资规模达2027.5亿元,年度投资目标任务235.2亿元,年度奋斗目标任务309.3亿元。1月至10月累计完成投资251.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7.1%,占年度奋斗目标的81.5%。
为了抓好项目建设,特别是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运城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市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联一个重点企业和4个项目,每人每月至少深入包联企业和项目现场办公一次的市级领导“一联五”包联工作机制;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记功奖励办法等等。
同时,运城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制定和印发了一系列推进项目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1311”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台账管理、动态监测、每月定期更新项目进展信息,坚持“月调度、月排名、月通报、月报告”的每月一次项目调度会制度。
一系列项目推进机制、制度和管理办法环环相扣,有效激发了各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在全市项目建设战线上蔚然成风。
1月至10月,全市宏观监测的四大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1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五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1.3亿元,同比增长27.4%,增速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三名。财政总收入完成186.4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2亿元,同比增长24.7%。
强创新,激发转型动能
100余人的专业开发团队,历经3年自主正向开发——终于在11月13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大运重卡新车型V7成功下线。这是大运集团创新研发的最新成果,也是运城市发挥大运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汽车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2009年的重卡投产,到2010年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投产下线……作为运城市汽车工业的核心和龙头,大运集团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研发后来者居上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
产业是立市之本,更是转型发展之要。2021年,运城市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努力建设新兴产业强市。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汽”,生物医药大健康的“生”,新材料的“材”,共同组成了“合(和)汽(气)生材(财)”这一生动表述。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全局和未来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而“合(和)汽(气)生材(财)”,正是运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运城市通过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和潜力。
1月—10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5.4%,较去年同期提升6.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4%,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7%。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持续推进。1月—10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10.5亿元,同比增长22.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32.0%。
优环境,汇聚发展合力
“申请报告我已经帮你拟好了,你把自己的信息填写之后提交,这边就可以直接审批通过了。”宏大纸业工作人员何爱香在盐湖高新区政务大厅办事时,享受到的是“全代办”的待遇。目前,该企业已办的审批事项,都是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代办的。
从“一对一”对项目建设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的“全代办”,到七大类231项行政审批事项“即时受理、当天办结”的“马上办”,到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全流程的“一次办”,再到推动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就近办”……运城市距离“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目标越来越近。
“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已经成为运城市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郑重承诺。
有温度的服务汇聚发展合力,而有锐度的监督则释放出问责的威力。
7月9日晚,“问政河东”——直击项目建设问题专场电视问政活动在运城市广播电视台举行,这是运城市“五抓一优一促”大型电视问政的第四场,主要聚焦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怠政懒政、推诿扯皮、推进迟缓等问题。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在现场观看。
每一次电视问政,主持人都针对短片中暴露的问题,犀利发问、步步紧逼、不留情面。每一次电视问政,相关责任人都如坐针毡、红脸出汗、现场作答、郑重承诺。每一次的电视问政,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向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开刀”,替干事创业者“撑腰”。
服务和问责,扶正与祛邪,都是推动项目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已成为运城市招引更多更好项目新的竞争力和加分项。在这样的氛围中,各县(市、区)提振精神,比学赶超,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甩开膀子跑出了运城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陈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