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砥砺前行

坚定不移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11-30阅读17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党和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各种主义和思潮先后登场,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最广泛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通过艰苦奋斗,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入历史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奋斗历程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才能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更主动,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已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是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秉持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的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主张的是国际上的事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战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党和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党和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步伐、解决时代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宝贵的品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将团结带领人民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抓机遇、迎挑战,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重大成果和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绽放更加强大、更加有说服力的真理光辉。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

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形成、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化的力量始终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必须鼓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使中华文明再次进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