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第一本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1848年出版以来就成为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指南。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1920年此书出版后,各地党的早期组织人人争读,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在全译本之前,一些报刊已经屡次刊文介绍这本书。最早从1899年开始,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节选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里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的8个自然段。
这样的一本书,却不曾有人全文翻译,实在是可惜!别看《共产党宣言》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翻译起来却并不容易,既需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功底,又要精通中西语言。1920年陈望道接到了《星期评论》的约稿,希望他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再连续刊登在《星期评论》上。
1920年2月,陈望道拿着日文版、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工具书,一头扎进柴屋里开始了翻译工作。屋里半间都是柴火,也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他就支起两条长板凳,上面横放一块铺板,算是书桌,又搬来几捆稻草垫上当成座椅,全神贯注、字斟句酌地译了起来。
母亲心疼他,给他送来了粽子和红糖水,让他沾着红糖水吃粽子。由于太投入,陈望道错把墨水当成了红糖水,但他浑然不觉,还说“甜极了”。这就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到4月份,陈望道译好了《共产党宣言》,他开心地带着书稿前往上海,住进《星期评论》编辑部。孰料,稿子还没开始发表,《星期评论》却被迫停刊。
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突然变得渺茫,正值维经斯基来华,他拿出经费在上海新建了一个小型印刷所——又新印刷所,所名取自《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920年8月,又新印刷所印出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红色封面,1000本,一抢而空。9月又印出第二版,1000本,蓝色封面,很快售罄。
毛泽东曾对斯诺讲,“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和毛泽东一样,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就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是在一本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未来。
这本书到底有多珍贵,让我们听听张人亚的故事吧。曾任中华出版局局长的张人亚把一本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托人带给父亲保管并嘱托:“这比我的生命还重要。”为了掩人耳目,父亲给儿子建了一个衣冠冢,把这本书藏在这个墓穴里,默默守护了20多年,直到1950年这本书终于重见天
日。《共产党宣言》之所以珍贵,因为它不仅是真理的味道,更是信仰的源泉!
回望百年党史,立足时代潮头,出版人扬思想旗帜、撒思想火种,接续做好出版工作,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耀东方。(王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