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有太多瞬间值得记忆。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杨倩激动不已:“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
“不去想结果,全力做好自己。”从走上射击训练这条路,到攀上运动生涯的高峰,杨倩靠的是执着的热爱、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努力。她的这条成长之路,和众多奥运选手一样,离不开中国体育代代相传的精神激励,离不开新时代为运动员提供的广阔舞台,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正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成就了奥运辉煌,鼓舞着奋斗豪情。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杨倩在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笑对困难与挑战,也是她生活中的气质。东京奥运会首金的争夺,压力可想而知。在打最后一枪的时候,排名领先的对手打出了8.9环,丢掉了原有优势,现场立刻嘈杂起来。杨倩努力屏蔽干扰,打出了9.8环,赢得胜利。
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专注和稳定?“尽力控制,稳住情绪,把每一枪打好。”在杨倩看来,“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要稳住心态,才能笑到最后。
高手众多的奥运赛场,运动员比的是技术,更是心理。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是杨倩发挥出色的秘诀。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两项比赛中闯入决赛,她都是在最后时刻反超对手,让人看到这个“00后”的沉稳、自信和果决。
“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杨倩说,栽过跟头才会知道如何更快地调整心态、发挥出水平,“对于运动员来说,失败是常态。不断磨炼,人才能成长。”
“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
从10岁开始,杨倩就沉浸于射击这项与自己对话的运动中。
当年,体校教练虞利华到学校遴选射击苗子,在平衡测试、垒弹壳等专业考核外,虞利华被杨倩的眼神“抓住了”。“跟她讲话时,她直直地看着我,不躲闪,这说明她是个专注、自信、有胆量的人。”虞利华说。
进入射击队,要先练基本功,为了稳定性和持久性,身材瘦小的杨倩,需要举着重约10斤的步枪坚持很久,难免会感到枯燥。练了一年多,杨倩想过放弃,但是被妈妈劝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努力坚持下去。”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杨倩心里。“虽然一开始我是出于好奇练习射击,但渐渐地,就离不开了。”杨倩说,“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12岁时,杨倩拿下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14岁在浙江省运动会上摘下3枚金牌。2019年,杨倩凭借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她打出了633环,当时国家队中也只有3人打出过这个成绩。”虞利华说。
从第一次走进射击队的大门,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杨倩最深的感触就是坚持。相比结果,她更重视过程,“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举枪、屏息、瞄准、击发……一场场比赛下来,杨倩不断挑战运动生涯的高峰,也连接起梦想拼图。2016年,她入选清华射击队,进入清华附中学习。杨倩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有时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紧凑的日程安排,让杨倩养成了高度自律的习惯,射击和学习一项也没落下,“我尽量去平衡,该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该训练的时间认真训练”。
2018年,杨倩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国家队的4场东京奥运选拔赛中,杨倩场场第一,锁定参赛资格。然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却遭遇低潮,抵达东京之后,也没有恢复到选拔赛的状态。
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杨倩的表现起起伏伏,整整60发,她一直面向靶纸,没有回头。“每一枪都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不断地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多年的训练,她学会了自我调节;稳健的心态,是由无数汗水和努力锻造出来的。
对于多年付出,杨倩总是轻描淡写。但在妈妈看来,女儿非常有毅力:“一旦认定目标,便会为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走下领奖台那一刻,成绩就全部归零。”杨倩有着一份令人赞叹的清醒,“每次比赛冠军只有一个,尽己所能就足够了。”正是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让她不怕输,更不服输。
生活中的杨倩,也有着和很多同龄女孩差不多的喜好:她会给自己美甲,制作手工艺品,喜欢拍照片。收获了两枚奥运金牌,她只想着重新出发,投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然后返回校园继续学业。
从赛场到校园,不同的场景切换,丰富着杨倩的人生经历。一个开放奋进的时代,为众多中国体育健儿搭建了更为多彩、更加宽广的舞台。“相信自己,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是杨倩的人生信条。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人生的赛场上,就还会有更多精彩等待着这一代年轻人去创造。(季 芳 王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