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时,同事们常聚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谈及读书方法,有的用代入法,把自己放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境遇中,设想会有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应对、什么样的成长,在差距对比中增进理解。有的用观摩法,从记者、游客、随行工作人员的视角,听村民追忆往事,看山村现今发展,感悟半个世纪以来人和事的变迁。有的用印证法,回溯时间长河,比照所思所想与所干所办、初衷思路与实际成效、言传身教与接力前行,找到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有的用追问法,反复思索梁家河这个地方的“大学问”是什么,总书记所说的“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所指又是什么……无论用哪种方法读的,大家都获得了很多的感悟,概括说来,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片情、一段史”。
一本书,一个“实”字贯穿始终
一是实在有现场感。比起空间的距离来,时间的距离、情感的距离更难克服。《梁家河》营造了一种“在一起”的现场感。无论是总书记回梁家河时到各家去访问,一一打招呼谈笑风生,还是当初下乡扎根的每个历史节点、历史事件,都让我们身临其境、如闻如睹。
二是实在还原历史。一些回忆类、寻访类文章比较常见的问题,或是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对过往的情况进行掩饰、修饰;或是为了迎合读者,刻意宣扬一些或真或假的枝节。《梁家河》坚持还原历史,包括丢发霉面包喂狗等细节都得以捕捉、令人信服。
三是实在细节生动。不板脸说教、不硬塞结论,而是通过一点一点的交往交心、一步一步的感情深入、一件一件的实物证据来说话。比如,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句“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了”引发的风波,足以说明当时习近平的政治处境多么艰险。
四是实在以点带面。不局限于讲习近平个人的经历,而是将其初心和使命作为播撒在大地上、人心里的“种子”,用《一声声喊我小名》讲了对随娃、铁锁、能人、黑子等人人生的影响,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讲了梁家河这块土地的历史性变迁。
一个人,一个“好”字贯穿始终
一是踏实肯干的好后生。乡村社会是淳朴的,乡村道德评价标准简单明了,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我印象深刻的是,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刚融化,寨子沟打水坠坝,习近平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人们对干活不惜力的习近平竖起大拇指“好后生!”
二是重情重义的好伙伴。习近平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离开梁家河40多年,他总是时常关注、关心着那里,小伙伴的小名和家里情况都记得一清二楚。叙旧、回信、重返等都充满了人情味,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吕侯生治病。
三是攻坚克难的好领导。有两件事很有典型意义:一件是打淤地坝,这是挖掘潜力;另一件是建沼气池,这是善用科技。特别是打淤地坝,既要面对山洪的威胁,克服自然灾害的阻力,又要说服村民改换祖坟的位置,克服社会习俗的阻力。习近平迎难而上、克难而进,为梁家河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四是知人善任的好伯乐。习近平对两个人的发现和任用很有代表性:一是选“随娃”石春阳作为接任者,这是识人于未显;二是选刘永耀画宣传画、办柴油机学习班,这是尽展人才所长。习近平既讲规矩讲程序,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推荐了这两个人,一个成了“一碗水端平”的好支书,一个成了屡有发明的开拓型人才。
一片情,一个“真”字贯穿始终
一方面,是习近平对梁家河的情。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地谈道:“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他帮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习近平的深情厚谊,让村民们念念不忘,他们动情地说:“近平的心一直在梁家河。”
另一方面,是老乡们对习近平的情。1975年10月7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全村人都来了,大家默默地站着。这天,村子里的人都没有上山干活,排着长队为习近平送行,一直送到十多里外;12个人步行40多里,和习近平一起来到延川县城;梁玉明一直送到延安,送他搭上了南下的客车。我读到这里,眼前仿佛浮现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场景,真是萎萎满别情、今古同此心。
一段史,一个“改”字贯穿始终
《梁家河》按照时间顺序,用一个一个事件串起那七年,其中或明或暗地贯穿了一条红线,那就是“改”。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岁月,是改革的先声。在工分制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从实际出发,谋划成立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等,工分就变成了“虚拟货币”,可以用来换衣服、农具、日用品,甚至可以对冲抵账。这些探索中,已经蕴藏了后来诸多对内搞活政策的胚胎。
四个小伙伴之后的人生,是改革的细部。特别是“随娃”接任村支书后,始终牢记“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的嘱托,成为国家“三农”政策在一线的忠实执行者;“铁锁”大学毕业后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倡导吸引社会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在基层的卓越推行者。
梁家河的变化,是改革的缩影。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时,村民们正月十五刚过就把门锁上出去“寻吃”。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使梁家河的农业生产力极大释放,退耕还林使村民们不种地也有饭吃,种苹果、发展文化旅游业更让村民们就地就近就业、步入了小康生活,这正是中国农村巨变的一个缩影。(刘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