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读热评

运城:讲好关公故事 汇聚发展力量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9-28阅读101

      运城,古称河东,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文化厚重的沃土上,关公忠义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已经成为增强全球华人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创新活化利用手段,弘扬关公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充分展示出坚定的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



保护

让文物更有生命力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



  “没想到运城市有这么多关于关公的文物珍品,百闻不如一见,解州关帝庙的精美建筑和忠义文化都让我惊叹!”9月23日,历史爱好者张先生在参观了运城市博物馆和解州关帝庙后,被第3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历代关公文物珍品特展上的展品深深震撼。


  关帝庙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是关公文化的物质载体。“在运城市平均每个县都有20座以上的关帝庙,涉及到关公的可移动文物有36万多件套。以解州关帝庙为例,馆藏文物就有1700多件套。”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说。


  众所周知,文物保护具有实施难度大、经历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注入大量资金作支撑。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文物,有助于解决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2020年,运城市出台《加强关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关公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推进解州关帝庙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将景区经营权赋予新组建的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并将公司移交盐湖区管理。


  “通过文物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把政府和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破解了文物保护的队伍、资金、动力不足等问题,畅通了社会参与的主渠道,也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卫龙介绍说。


  自体制机制改革以来,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增强文物修缮队伍力量的基础上,文物除尘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启动文物本体安全监测新技术,利用高科技采集文物表面尘土样本,化验成分后再做相应专业除尘修复工作。


  “我们专门聘请专家指导,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把馆藏文物进行修复展示,充分展示我们关公故里关圣文化的底蕴。”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介绍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让文物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运城市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深入挖掘时代内涵,把关公忠义文化更好地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历史在文物的矗立中代代相传。


传承

让河东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关公文化”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以信仰为核心,以艺术为羽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关公形象和文化在流传的千百年间,深受百姓拥戴。关羽从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逐步发展为圆融三教、和睦民族、覆盖全社会、延伸海内外的忠信义勇化身,成为一个中华民族广泛认同和崇拜的符号。


  “关公被称为‘武圣人’,‘勇’是关公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对于领导干部,‘勇’就是敢于担当,敢于面对、善于应对工作中的困难、矛盾和考验,敢于攻坚碰硬。”在运城市委党校每一期的青干班和中青班上,卫龙都要给学员们讲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就是因为关公所产生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忠’一个‘义’这就是关公文化最精髓的内核了。而作为老百姓来讲,最渴望的是‘义’,人与人之间也要讲情义、讲信义,所以这也是老百姓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研究了近30年关公文化的卫龙颇有感触。


  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遗产,运城市通过不断探索关公文化新业态,运用当代技术,以影视、动漫、游戏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传播关公文化,讲好关公故事,更好地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0年12月15日,由运城市民族乐团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携手呈现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在国家大剧院响起,曲目柔美与激昂并存,舒缓与高亢兼具,凝练了关公对国忠诚、以义待人、用仁做事的精神。


  演出圆满成功,获得在场观众的一致认可,掌声经久不息。作曲家韩兰魁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是一部有着独特音乐结构的作品,是一部能留得下、传得开的作品,一听便是中国味道。”


  “关公文化”是海外华人普遍信仰的道德楷模。为扩大海外影响力,解州关帝庙着力推进“关圣文化史迹”和“关公信俗”双申遗工作。2020年12月,关公文化研究院通过全球连线,同马来西亚联合主持召开了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组委会联谊会议,充分发挥关帝祖庙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关公文化在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之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关公文化是时代的,更是大众的,关公文化研究院在活态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了丰润多元的文化创新实践,推进了创新活化利用。要在代代守护、勇于创新中,让关公文化赓续不绝,让一代代人的使命延续下去。


  “文物的核心价值和意义不是器物本身,而是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遗存,留在河东大地上的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智慧和精神价值。要深挖文物资源,透过文物见事、见人、见生活、见精神,把历史智慧和启示告诉人们,起到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作用,这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现实意义。”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说。



融合

让文物保护利用融入文旅融合发展大局



  基础设施提升、文旅产业激活、周边环境整治……推进关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运城市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对擦亮关公文化名片,做优做强关公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旅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导向和区域发展布局,解州逐渐成为盐湖区的工业重镇。如今,随着新一轮的政策调整,解州成为盐湖区文旅发展的核心重镇。


  也正因如此,运城市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关圣文化史迹(运城)展示利用规划》,明确关帝庙周边的环境整治与展示利用,并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指导下,聘请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解州关帝庙周边环境保护展示方案》,实现文物保护与文旅开发的无缝衔接。


  在支持、配合重要文化遗产地加强保护的同时,该市盐湖区利用增发专项债券的发展机遇,围绕关公文化产业园区、关帝庙景区和关帝家庙景区三个板块,整合形成关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6.22亿元,分3年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要让文物为旅游赋能,考验着文物工作者的勇气和智慧。“首先,保护文物安全的底线不能破。在此前提下,还要尽可能让文物‘说话’,这既需要文物工作者俯下身去搞研究,更准确地搞清楚文物内涵、提炼价值,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拓宽文物传播和表达的方式。”傅文元说,“通过对忠义仁勇、匾额楹联、风雨竹图、四好家训、关公形象、建筑艺术等特色文化元素进行符号提取和创意升华,重点围绕忠义文化、关公形象以及运城典藏等多个主题进行产品研发,正在进行研发的产品超过200种。”


  坚持保护优先、规划引领、展示利用、分步实施……眼下,在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征程上,运城正站在新的高度,讲好关公故事,汇聚发展能量,谱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物保护、文明传承交相辉映的美好篇章。(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