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读热评

文明温暖城市 道德化育未来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11-24阅读181

      徐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着眼精神文明建设全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了德育工作联抓、品德培养联做、主题活动联办、特殊群体联帮、成长环境联创的“五联育人”工作机制,凝聚起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树理想、铸信念,打造未成年人红色教育高地


      一是以红色教育培德铸魂。徐州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磨砺、淮海战役的洗礼,并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铿锵前行,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3家。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建由1.7万余名部队官兵、讲解员、专家学者、机关干部等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和由1800余名中小学生组成的“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学党史、知国情、担使命,从小播下爱国爱党的“种子”。奎山小学创办“淮塔小卫士”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夕,“淮塔小卫士”身着白色礼服、高举红旗、手捧鲜花,义务在淮海烈士纪念塔前站岗执勤,这项活动自1987年创办以来从未间断,2500多名历届“小卫士”在这里感受庄严、深受洗礼。开展音乐党史讲解活动,《淮海战役组歌》《唱给小萝卜头的歌》这两部作品入选“听党话·跟党走”第二届青少年“美育云端课堂”全国100部优秀作品。


      二是以主题活动笃思力行。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童心向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徐州市儿童画创作资源,组织近万名儿童,用童真的笔触表达对党的热爱和祝福,睢宁县、丰县礼赞百年系列儿童画创作活动先后荣登央视新闻。在“七一”前夕,组织万名少先队员同唱《生日快乐》快闪的形式庆贺党的百年华诞,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感党恩。开展打卡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地标”、寻访“千名领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重读一次习爷爷的回信、学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观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诵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寻访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宣讲一次红色经典故事、参与一次志愿服务”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并在官方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进行集中展播。


      三是以好人文化明德崇善。徐州建有全国首家好人主题公园,9年来入园个人及团体塑像33座,让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让好人文化在彭城大地蔚然成风。围绕“学雷锋榜样、做徐州好人”主题,创新新时代好少年推荐遴选、激励帮扶、学习弘扬“三大机制”,率先出台《“新时代徐州好少年”推选办法》,每月推选一期“新时代徐州好少年”。目前“新时代徐州好少年”数量已达91名,18名同学当选“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居全省第一,1名同学当选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1名同学被省推荐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在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年中营造出学习好少年、争做好少年的良好氛围。


      重实践、树风尚,涵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以文明礼仪怡情养志。深化“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持续实施“四有四一”工程,即有组织、有课程、有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动、有成效,征集一批礼仪教育精品课、创编一批礼仪小游戏、推广一批“四仪”创新案例、编发一套礼仪成长手册,推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等各个环节。持续开展“争做彬彬有礼

好少年”系列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实施“一天一坚持、一周一反省、一月一养成”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点滴中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系列活动,每年举办礼仪讲座、知识问答、礼仪情景剧等300余场。拓展学礼践礼平台,组织30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文明小义工”志愿服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持续向社会和家庭拓展延伸。


      二是以良好家风润德修身。创新开展“彭城好爸妈”成长行动,开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公益大讲堂、“爷爷奶奶”课堂,通过家校共育和社会参与,不断提升广大家长关心、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和水平。开展“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巡讲,成立“社区家长学校”720个,引导家长以身教言传,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现场会。


      三是以志愿服务涵养精神。全市中小学校与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广泛对接,持续开展“小导游、小卫士、小宣传员、小环保员、小楼长”等学雷锋五小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拓宽未成年人的参与渠道,推动志愿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文化场所、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市中小学将志愿服务融入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档案、综合素质评价之中,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万场次。


      搭平台、强阵地,培育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沃土


      一是保障未成年人共享更优服务。每年申请上级补助、拨付专项资金累计8000余万元,确保公共服务向未成年人倾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广大未成年人开放。近五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00余所、新招聘教师3万余人,未成年人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快速增加。持续加大少儿影视剧、舞台剧、读物和动画的创作生产力度,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持续加大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及以上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134所、市级自建项目61所,即将通过三年时间新建615

所,实现所有乡村学校全覆盖。每年组织检查评估,督促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全面达标、规范运行。成功举办“全面小康追梦成长”2020年徐州市城乡学校少年宫成果展,共展出优秀作品和项目670个(组)。


      二是助推未成年人放飞多彩梦想。广泛开展文体娱乐、技能培训、道德实践等主题活动及地方文化特色活动,每年持续开展“缤纷的冬日”“七彩的夏日”等寒暑假系列活动,打造出“童声传祝福”“童眼看徐州”“童笔写春联”“童手做花灯”“童心来约会”等“五童”活动品牌。开展文化“童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邀请优秀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采用现场教学和实操互动的方式,开展具有鲜明特色、充实内容、多样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是给予未成年人多方关爱温暖。组建工青妇“共建联盟”,深入开展“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建立“2+1”工作模式,壮大“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队伍,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青少年普法教育、“农村科技镇村行”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关工委充分肯定。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呵护未成年人心灵,每年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公益讲座”不低于100场次,组织“中高考减压助考宣讲团”进校园活动不低于200场次,广泛开展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活动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剪纸+歌谣”的形式录制《儿童防疫歌》,邀请高校专家及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录制《心灵之声接力战疫》等心理健康科普节目70期,点击量达100余万次。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指导手册》15万份,举办“以诗抗疫共迎春光”全市中小学生诗歌大赛,征集作品1000余篇,开展“与抗疫英雄面对面,防疫知识进校园”等活动500余场次,让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