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读热评

两位领袖跨越时代的思想共鸣

来源:《秘书工作》2020/9 2020-10-12阅读135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的报告和讲话并作出新的阐释,引用的内容有“常常喊看齐”、“掌握思想教育”、“准备吃亏”、预见和领导的关系、愚公移山精神等方面,反映出两位人民领袖跨越时代的思想共鸣。


        从“常常喊看齐”到增强看齐意识


        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讲过一段名言:“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这是党内最早提出的“看齐”原则。毛主席提出并阐述“看齐”原则,既针对当时存在的山头主义和党内教育不足而造成队伍不大整齐的问题,更着眼于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看齐”原则为党的七大开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全党进一步团结统一、实现抗战胜利后的伟大历史转折乃至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原则。


        在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增强看齐意识”。他引用毛主席上述论断并说道:“毛主席说,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这是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军队一样,再训练有素的部队也经常要喊看齐,而且要天天喊、时时喊。当然,整队型看齐比较容易,因为那是形体上的,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了。”在随后的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必须经常看齐、主动看齐,这样才能真正看齐”强调为“这是最最紧要的政治”。这之后,看齐意识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并称“四个意识”。


        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使得形成思想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党内存在的一些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散漫等“不整齐”、“偏差”现象时有出现。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建设实践和长远发展指出:“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增强“四个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即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从“掌握思想教育”到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思想建党是毛泽东思想中党建理论的核心。毛主席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最早提出着重在思想上建设党,延安整风时期进一步强调和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此后,党内一直坚持思想建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又在同月底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思想,“思想建党”逐渐被广泛宣传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3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20年1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等3次会议讲话中引用毛主席关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论断,以此作为论述新时代思想建党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主席这句话并分别指出:“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抓住这个中心环节不放”,要求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求注重发扬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这一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


        欲事立,须是心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使思想建党理论有了新内涵、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的重要保证。


        从“准备吃亏”到坚持底线思维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时,面对光明前景却泼了一瓢凉水,他说:“有一个问题要讲清楚,叫做‘准备吃亏’。有些同志希望我讲一些困难,又有些同志希望我讲一点光明。我看光明多得很……我们更要准备困难”,并列出了17条困难。为什么要“准备吃亏”?毛主席指出:“许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们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这些,我们都要透彻地想好。”


        在2018年1月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2016年,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就讲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再次予以强调。”他告诚全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预想最坏的、准备最难的、争取最好的,不是无事自扰,而是清醒理性。正如毛主席在讲完17条困难后紧接着就讲的“暂时吃亏,最终胜利”,毛主席解释道:“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在“准备吃亏”的17条困难中,有的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就出现了,有的放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中看,也依然有警醒意义。比如,“准备困难”的第一条就是“外国大骂。现在英、美的报纸和通讯社都在骂共产党,将来我们发展越大,他们会骂得越有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重大风险的考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到提高战略思维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结论报告中强调:“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甚至认为“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充分说明了预见对于领导能力的重要性。毛主席形象地论述道:“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看得远,能预见,是领导不可或缺的素质。


        在2018年1月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主席的这段论述来阐释战略能力,他强调:“对领导干部来说,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战略思维能力,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就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作过形象论述:“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新时代的战略思维能力与毛主席强调的“预见”能力一脉相承,也与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所言中国共产党“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的特质一脉相承。


        从“要挖掉这两座山”到愚公移山精神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结论报告和闭幕词中都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毛主席在闭幕词里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主席的阐释赋予中国这则古代寓言以革命的意象,“愚公移山”成为用以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愚公移山”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听取济南军区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提出:“以愚公移山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攻坚克难,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实现作风根本好转”;在2016年12月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号召:“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挖的“山”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挖走这些“山”,需要党带领人民不断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愚公移山”因其包含的宝贵精神价值而被提倡和学习,愚公移山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发彰显出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李雨檬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