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读热评

诸多新实践,一篇大文章! ——运城果业发展综述

来源:《运城晚报》 2020-10-20阅读159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


        市委书记丁小强在专题调研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时指出,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多形式、多渠道、多平台宣传运城农产品品牌;要不断完善现代生产体系、检验检疫体系和贸易营销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把运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果品生产出口基地和果品的国际国内贸易平台。他同时在多种场合强调指出,要“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努力走出一条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全省“北肉中粮南果”的大战略中,运城承担着打造“南果”的重任。近年来,我市的诸多创新实践,写就了一篇果业大文章!


        “大布局”加快产学研实现高效转化


        鲜明的区位优势,为运城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北纬35°的地理位置,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黄土高原土层,适中的雨量和充足的光照,使得运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佳苹果生产带之一。


        截至2019年年底,运城水果总产量占全省的75%。全市干鲜水果面积有535万亩,年产量近70亿公斤,特别是水果面积达到292万亩,年产量64.8亿公斤。水果中的主要品类苹果,面积有185万亩,年产量40亿公斤。另外,全市生产的干鲜水果共20类223种,其中水果13大类169种、干果7大类54种。


        北方有的干鲜水果品种,运城基本上都有,南方水果近几年也在这里逐渐“落户”,运城成了名副其实的“百果园”。运城水果不但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多,而且正加速实现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低水平生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显著的发展变化首先得益于顶层设计。我市倾力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国家苹果种苗繁育基地,加快实现产学研转化。


        市委、市政府大手笔规划、高起点运作,全力实施果业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优化市域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使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不同的主体功能区聚集。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峨嵋岭和中条山优势产区为主的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带,以盐湖酥梨、永济葡萄、临猗冬枣、绛县樱桃、新绛油桃、平陆玉露香梨为代表的特色果品优势区。全市拥有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果品加工出口企业16家;全市恒温冷藏果库810座,总贮藏量达到171万吨,基本实现果品的季产年销;全市已取得优质果品“三品一标”认证97个;已经建成国家、省、市级优质果品和有机产品示范园72个,运城市标准化示范园区24个;临猗、万荣、平陆等5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县。


        今年6月份,临猗县与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合作建设“临猗果业科技学院”,通过县校合作,充分发挥临猗县的产业优势和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科研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助推临猗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与科研机构、大中院校积极合作,为运城水果注入新的科研活力:聘请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姚重璞院士在苹果综合试验站设立院士工作站,指导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投入使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加快制定桃、大樱桃、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和人才的引进,为运城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大工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大改革


        金秋时节,走进临猗县角杯乡上豆氏村吴中定的苹果园,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连年亩收入两万元左右的成绩,让人啧啧称赞。


        “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施有机肥、壁蜂授粉、生物防治和物联网等六大集成技术,已经成了运城水果标准化生产的‘规矩’。”吴中定说。


        2019年至今,我市持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力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品种、提高品质,让好土地结出“金果子”。


        在新品种更新方面,全市通过高接换优和引进栽植,推广苹果、梨、葡萄、桃等各类新品种22个,实现新品种改优12.5万余亩。


        万荣的南景是种桃大村,小有名气。2012年到2015年,正值桃产业发展黄金期,该村许多种桃大户的平均年收入都有几十万元。但从2016年开始,桃价格开始走低,由之前的每公斤超过4元,一路降到了每公斤2.4元到3元,而且树也开始老化了。怎么办?南景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更新传统的桃品种。村里新建了1个百亩示范桃园,品种是郑州果树研究所最新的蟠桃品种,包括中油蟠七、中油蟠九、中油蟠十一等。南景村采取支部带头的办法,引导村民更新品种,发展更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传统的‘红不软’好吃,也有品牌知名度,但是因为种植面积太大,一度出现桃农压价贱卖的恶性循环。另外,这种桃的落果也比较多。因此,我们决定在适当保留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始更新品种。”该村负责人说,目前,南景村的桃种植总面积基本上保持在5000亩,按照发展规划,未来该村会继续增加桃的种植面积。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全市通过间伐及配套技术,实现新技术推广26万亩。


        为了把技术真正送到田间地头,百名果树专家与乡土专家开展了400余场次的果园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采用线上互联网平台授课、线下进园区指导等模式,培训果农超过40万人次。我市通过大力推广果园生草制、果园机械化、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简化管理、无人机植保技术等,把广大果农从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高成本的泥潭中解救出来,从低质量的误区中扭转过来。同时,我市还推动零散技术向标准化配套技术转变,在全市进行统一推广,培养一大批技术“二传手”,组建全市技术服务团,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全产业链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


        在新模式构建方面,我市也进行了充分实践,果园种植新模式应用两万余亩。


        南景村新打造的百亩新品种示范桃园,就采取了最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示范园里的桃树行距有5米,能够实现机械化操作,一天时间就能把地旋耕一遍,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我市还大力推动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设施、有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通过一定的扶持,使其能够迅速壮大做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我市构建起生产、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让广大果农分享到从生产到销售的增值收益。


        此外,智能果园的打造,也是加快推进果品提质增效的一大尝试。今年以来,全市在临猗、芮城确立了3家集水肥一体化,气象、土壤、病虫害监测,联网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果园。


        如今,从无公害苹果到有机苹果,高品质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全市果业生产实现了节本增效,果业发展实现了“换道超车”。


        “大体系”加快果业出口大平台建设


        2017年,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被确定为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意在以果品出口倒逼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提升,推动运城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引领全省“南果”战略实施。


        近年来,我市按照立足运城、服务全省、辐射黄河金三角的定位,以国际化视野规划,以国家标准建设,以特色优势引领,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检验检疫体系和贸易营销体系“三大体系”。


        出口生产体系建设方面,可以说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建了26个“水果出口标准化示范园区”,总数达到72个;新认证出口注册果园19个,总数达到222个,出口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9个县(市、区)被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示范区面积130万亩;万荣苹果产业园在全省首家跨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临猗苹果优势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初具规模的生产优势,加快了我市果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示范带领,给优质果品的生产、出口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12月26日,中国海关设在运城的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海关总署核查验收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达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验收标准要求。这是目前我市最高水平的专业检验机构。


        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可检测苹果、鲜梨、鲜桃、冬枣、葡萄、山楂等30余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能够满足对运城辖区68个出口国的重点检疫检测项目的任务需求。农产品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和出口前、中、后的监督管理工作,为我市省级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介绍,检验检疫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提供权威检验检疫技术服务,同时,该实验室会基于检测数据,定期分析出口监管情况和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运城果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扩大出口。


        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的第三大体系是贸易营销体系,我市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出台奖补措施,连年以真金白银扶持果品出口企业设施建设,先后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农产品出口平台培训班,与新疆伊犁州税务局签订《创优果业出口税收营商环境合作备忘录》,支持出口企业发展;先后在霍尔果斯、塔城等边境口岸举办“运城苹果品牌行”推介活动和农产品出口推介会,推动新疆各边境口岸成为运城果品出口的重要通道。我市还大力支持恒温冷藏果库建设,果库数量由540座增加到810座,贮藏量由118万吨增加到171万吨,不仅贮藏本地苹果,同时还收贮陕西、甘肃等地的苹果,形成区域果品集散地,不断汇集果品出口经销商。


        贸易营销体系的建成,为果农和果商查询和发布信息提供了便捷通道,为运城苹果品牌打造国家级知名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更好地铺好出口外汇这条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立电商交易市场,成立水果出口办事处。为方便国内外客商宣传推介和贸易洽谈,我市在新疆霍尔果斯、东北黑河等边贸城市设立了运城苹果直销窗口。


        2015年6月,运城苹果首次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实现了我国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历史性突破。此后,关于零的突破,捷报频传:2016年6月,运城油桃获准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当年10月,运城苹果首次出口秘鲁;2019年7月8日,运城冬枣代表中国出口美国,同年9月,运城猕猴桃代表山西出口越南……


        数据显示,近3年来,运城水果出口由7个品种增加到12个品种,出口重量由24.6万吨增加到29.3万吨,出口国家和地区由54个增加到69个,苹果、桃、樱桃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全国的20%以上。今年1月至8月,全市果品出口17.24万吨,同比增长8.6%。其中果汁出口6.3万吨,同比增长206%,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大数据”引领信息化智慧化大转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期,需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的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的利用效率。为此,我市倾力推动果业大数据建设,引领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发展。


        随着产业的发展,运城苹果和全国苹果一样,一度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果农老龄化严重、社会资本投入“三农”积极性减弱、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及专业人才缺乏等系列问题。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启了运城果农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我市打造了“运城智慧果业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运城果业APP,它的大数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个平台上,果农通过详细登记果园种植基本情况,就能享受到精准服务。从这个大数据库中,你可以精准了解运城的果业种植者年龄结构、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库存销售,以及生产投资和效益情况。通过种植结构和效益分析,就可以基于大数据的判读,提出准确意见,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2017年年底,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运城水果出口平台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完成水果出口平台建设任务,我市从一开始就本着大数据的思维运作,着力研发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创新性地探索指数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签订“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合作协议,共同编制、发布、运营运城苹果价格指数。这是新华指数系列中的首个国内苹果价格指数。我市期望通过该苹果价格指数的编制和长期运营,帮助运城苹果产业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参与者及时、准确地研判解读行情,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成为行业的晴雨表、风向标、避雷针,为种植户、加工企业提供有效参考,促进种植结构合理化,助力运城苹果产业进一步壮大。


        临猗的西里果园,是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确定的苹果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该果园旨在综合运用各项网络技术,加快水果大数据集成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果业果品提档升级。


        用数据驱动品牌。近年来,我市借助运城农产品信息标准化服务平台,探索建立苹果电子商务大数据体系,建立苹果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和全链条追溯体系;按照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业务模式、统一操作流程、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查询途径的“五统一”标准,建立运城农产品交易流通大数据,进而提升“运城苹果”品牌的信用值和含金量。


        在“运城智慧果业平台”上开发的追溯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乡镇技术指导站,聘任村级质量监管员,要求参与溯源的农户,严格按照果品安全生产标准,从果树发芽到苹果上市,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喷药、采摘、检测、分级、包装、入库等各个管理环节,严格三级监控,详细记录,并经运城安全溯源平台,将生产的每个环节及监管数据逐一上传记录,最终生成专属于生产者本人的二维码,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能清晰互动的溯源体系。这种溯源展示,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


        “大推介”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过去,“运城苹果”品牌分散、标识不一,导致知名度、影响力不大。如今,我市强化果品品牌宣传推介,倾力提升“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效果明显。


        黄河金三角四市地域相连、人文相近、习俗相通、经济相融,果业是四市共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秉承“合作、承接、发展”的理念,先后多次赴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我省临汾市磋商合作事宜;组织三省四市果业人员商讨果业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为推进三省四市果业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果业产业共赢打下了坚实基础。


        运城苹果,香飘万里。继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各大城市举办运城水果推介会后,我市还在国外(圣彼得堡)举办了推介会,同时还连续多年组团参加亚欧水果博览会、东盟水果博览会等。每一次亮相,都让人惊艳。运城水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


        我市先后举办“花开河东·乐游运城”美丽乡村百花节系列活动、“运城苹果杯”果业摄影大赛,市政府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好吃运城 e购河东”优品线上云购活动,市、县领导接力走进直播间,推荐运城特色商品与优质果品。今年,借助第二届云果高峰论坛暨万果风云-亚洲果蔬产业大会平台,我市在昆明举办了“运城苹果品牌行”活动,向国内果业经销商特别是云贵川客商推介运城果品。


        围绕“运城苹果”品牌建设工程,我市做优果品做强果业——制定标准化规程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申报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为品牌建设树立支撑;规划“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进军国内外市场;规范品牌使用管理,为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借助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我市推出了“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以“运城苹果”为核心的品牌价值链,打造运城果业产业的新型流通模式,促进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品牌建设,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构建运城苹果流通新机制,凸显“运城苹果”品牌新价值,推动电商、新零售企业与有实力的新型苹果生产流通企业合作,打造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新型苹果经营流通企业为主体,电商、新零售企业为媒介,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快速物流资源为基础的一体化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推动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结合消费需求,推进实施“运城苹果”的二级品牌工程,提升品牌整体竞争力。依托“运城苹果”品牌优势,选择已有的自主苹果品牌进行重点扶持,进一步孵化更多优质的二级品牌,同时引导企业错位经营,打造运城苹果的品牌生态矩阵。


        通过设立运城苹果体验店及运城苹果销售专区,组织“尝鲜”等各项活动营造销售氛围,整体打包宣传“运城苹果”品牌;从文化内涵、品牌培育、营销策略、实施手段等多个方面构建“运城苹果”的品牌价值链,推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先后在新疆塔城、霍尔果斯,广西南宁,上海,海南博鳌举办“运城苹果品牌行”推介活动,新建了13家“运城水果直销中心”,进一步提升了“运城苹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如今,随着“运城苹果”品牌效应的显现,果业在运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放大。在全国乃至一些国家和地区,苹果已成为运城的独特标识和鲜明印记。连年举办的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更是吸引了多个国家、国内外客商,出口量同比不断增长,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不断增加。


        “大带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平陆县杜马乡柏池村的景礼义有着“果王”之美誉,可谁能想到他曾经也是扶贫对象?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水果产业使景礼义脱了贫、致了富,他懂感恩、知回报,现在是一名爱心扶贫志愿者。


        “果树是我们的摇钱树。我的苹果还没采收,就收到了10万元的预定款!”平陆县圣人涧镇槐下村的陈东振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在脸上。


        果业兴,百姓富。我市注重诚信建设和产业扶贫,以果业产业兴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像景礼义和陈东振一样,靠科技念好苹果经、发了苹果财的贫困农户比比皆是。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新技术,催生了新果农。产业精准扶贫一举拔掉了“穷根”,打造了现代农业新基地,蹚出了果业富民之路。在果业大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扶贫采购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达到了“3个90%”,即农民收入的90%来自果业,90%的贫困人口依托果业脱贫,90%的果农依靠果业发家致富。


        近年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出台了扶持产业脱贫政策,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列出产业“菜单”,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等,培育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增强贫困农村“造血功能”,把产业“弱项”变成脱贫攻坚的“硬实力”。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各级党员干部迈开步子前行、甩开膀子大干、俯下身子帮扶,面对面教知识、手把手传技术、心连心做服务,让凝结着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水果现代化技术,在河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山西阳煤新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124个农户土地1000余亩,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种植基地管理、果品加工、市场销售和经营管理中,年使用劳动力80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人均年增收5000元。此外,该公司年收购农户苹果500万公斤,带动农户增收2000余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果蔬代储和代销平台,逐步完善“产供销”一体化,致力实现群众“拿租金、得佣金、赚薪金”的目标,加快致富步伐。


        芮城县惠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制定了“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致富思路,依托“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实现产业引领致富的道路上“弯道超车”和“后发赶超”。几年来,该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购买优质果树苗、为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聘请专家培训果农等,促进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历年来,我市果业扶持资金大力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持续开展百名专家百场技术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水果新品种,带动果农脱贫致富。在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果博会期间,设置了消费扶贫展销区域,促进了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


        从果树栽植到生产设施完善,从示范园建设到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持续发力,涉农部门上下合力奋进,奠定了水果产业精准扶贫、持续增收的坚实基础。


        种下脱贫树,广收致富果。产业精准扶贫撬动了发展的支点——选好优势产业,找准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结合点;用好农户资源,广泛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助推作用;开展精准帮扶,打造能帮善扶的人才队伍,让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主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创造良好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致富,提供重要支撑。


        富裕的农民,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新风采、迸发新活力。如今,23万余个“星级文明户”遍布农村,“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已成为运城农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动。


        让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振兴;为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也就实现了动能转换。深耕细作,土地开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发挥聪明才智,挥洒辛勤汗水,续写新时代的果业精彩!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