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读热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三重维度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2020/11/17 2020-11-18阅读70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意识,是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应对风险挑战,释放发展新动能的强有力保障。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知其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从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中、从为百姓谋幸福的矢志初心中成长壮大起来,人民性是党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理念。


  党合法性、合理性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有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因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通过群众路线树立执政权威、提升执政能力。历史地看,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是在革命中产生,但执政的合理性却是在执政理念中形成,执政地位的取得与执政权威的树立非同步关系,领导权的获得与话语权的确立亦非同步。只有获得最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执政权威和执政话语才能真正得以树立和落实。正如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的那样,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可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民生视为最高利益,站稳群众立场,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坚持,也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最好继承。维护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命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结点,面对社会阶层的多元分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发生,如何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共同意志,如何在具体的执政推进中始终体现党的领导权威,如何在各项事业中真正体现群众利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回答的执政之问与领导之问。


  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主体,各级党委和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深刻论述内涵着正确处理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构筑政治信仰铜墙铁壁的关键性。不断寻找党性差距,强化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执政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纵深推进,党的领导主体已逐渐由党中央深化到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以及一系列基层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客体从工商农学逐渐深化到一切领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变局中有新机,变局中也有危机。面对“世界怎么了”的全球之问,在回答“我们怎么办”时,党怎么办也是其中应有之义,需作出全面回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升政治觉悟,不断通过自我革命化解党内存在的形形色色弱化党先进性、损害党纯洁性的因素;锻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建构执政党话语体系,为政党长期执政夯实舆论基础,强化政治认知,增强政党意识形态领导力量。


  推动党的执政理念制度化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维度。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显著优势和必要条件,全面领导首先是强调党领导的全面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执政地位命脉相连。党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地位的现实基础,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难以实施全面高效的执政举措;党的执政地位是领导地位的外化表达,只有在具体的执政活动中行使好党的执政权利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领导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仅仅秉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实现执政理念制度化,推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在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只有充分发挥集中统一的政治优势,将领导的覆盖面伸展到党执政的方方面面才能完整展现其执政理念。因而,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党性修养、加强理想教育校准政治方向、践行群众路线寻找党性差距,凡此种种都是新时代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执政优势的举措及路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十八大以来的八年,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政治意义、体制机制及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是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已深入人心,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下集中力量干的大事,全面发挥党的集中领导是必要条件,而巩固全面脱贫成果更需要党科学领导的政治优势及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其内在包含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既是对时代呼唤及群众诉求的合理回应,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政治保证。(刘玲  法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霄迎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