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聚焦学习宣传伟大抗疫精神,集中展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纪实片《榜样5》在央视一套播出,这让记者不禁想起了无数革命先烈、英模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榜样作用。
作为从我市垣曲县走出的革命家,裴丽生是比较早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实践者;他从事革命的资历特别深,在发展解放区经济、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组织协调中科院系统“两弹一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不求闻达、埋头苦干贯穿他的一生。
裴丽生是革命的榜样,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会激发每个人内心的红色种子。
艰苦卓绝的伟大一生
裴丽生1906年出生于垣曲县峪子村,1924年考入太原进山中学。1927年7月由垣曲人席竹虚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当局通缉,他与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由宋劭文介绍,他再次入党。
1933年5月,裴丽生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经友人介绍,任北平和平门里中华中学公民课教员。其间,他发起组织“垣曲之友社”,创办进步刊物《垣民之友》和《在马列主义旗帜下》。1935年5月,因《垣民之友》一案被阎锡山派人追捕被迫离开北平,返回运城任暑期培训班教员,这时他又创办了《学生周刊》进行革命启蒙教育。
1936年11月,裴丽生参加牺盟会总部工作,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37年11月,被派往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任六专署河东办事处主任兼牺盟会河东办事处主任。1940年1月,河东办事处军队缩编为一个团并调到沁源成立路西办事处,裴丽生任办事处主任。1948年5月,任太行行署主任尚未赴任又被调往晋中前线,任晋中战役后勤司令员。
1949年3月,解放太原战斗尚未结束,华北人民政府将晋中行署与太原市合并,裴丽生为新成立的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长;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成立,裴丽生成为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4月,当选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兼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5年2月,当选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1956年4月,裴丽生奉调中国科学院工作,先任秘书长后任副院长、院党组副书记。他直接领导地球物理所二部“581组”,负责国际尖端科学研究工作。
1977年11月,裴丽生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持科协工作。后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国家科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0年3月15日,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一副主席。1983年离休。
1990年7月,裴丽生担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2000年3月,裴丽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
在北京创办《垣民之友》
1933年7月,为了配合革命,由裴丽生发起,联络垣曲籍在北平(北京)各大学读书的王心清、姚藩南、李仰邺等,于同年八九月份间组织成立了“垣民之友社”。随后,利用寒假回乡的机会,裴丽生在家乡广泛宣传革命形势,传播进步思想。
《垣民之友》主要是办给垣曲青年知识分子看的,基本读者是小学教员和各阶层文化人。其中有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时事评介”、有抨击社会不合理制度的“读者论坛”、有反映国内外大事的“要闻之简报”等10个专栏。整个刊物,立足垣曲,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为青年知识分子寻找出路。刊物一问世,就与社会发生共鸣,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垣民之友》影响不断扩大,先是在垣曲县内成立了“垣民之友”分社。接着,太原、绥远、崞县(今原平)等地也都和“垣民之友社”发生联系,《垣民之友》发行量很快由创刊时的400份增加到2000余份。其中在垣曲发行400份,小学教员几乎人手一册。
1934年12月,山西省府某大员来垣曲视察,县长周其昌大摆宴席接待。《垣民之友》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为题予以揭露。这一类文章,首先使北平当局十分不快,并引起警觉。于是派人暗中监视了王心清、姚藩南居住的第二公寓(《垣民之友》发行处)。
次年4月,山西省政府视察员王明义来垣曲视察,在城关第一高级小学发现了《垣民之友》,并通过小学教员赵文清,得知了发行人员名单,遂与垣曲县长周其昌谋划,于5月10日、11日抓捕了在垣曲负责《垣民之友》发行的姚士龙(终生从教)、姚舜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阎树璜等4人。并妄图以此为线索,追查出共产党组织。
《垣民之友》的影响也引起了阎锡山的特别注意。在垣曲大肆逮捕革命志士的同时,阎锡山还派出宪警到北平,将普攀龙、弟安仁、姚书奎等逮捕,并押解到太原,投放监狱。
当时,没有被逮捕的裴丽生由北平暂避西安,后化名陶俊怡,和一同出走的姚理平又一道返回运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张晋媛则远走绥远,王心清、姚藩南东渡日本,留学深造。在县内的文敏生、王荷荣(王健)等则隐蔽河南。至此,“垣民之友社”被迫解体,《垣民之友》也随之停刊。
《垣民之友》从1934年1月10日创刊到1935年5月停刊,历时1年零4个月,共出了17期(有些是数期合刊)。虽被国民党和阎锡山政府所扼杀,但所产生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却不可低估。它不仅使众多读者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批革命志士和党的领导骨干。
为了帮助彷徨迷茫的热血青年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裴丽生在办好《垣民之友》的同时,于1934年1月同牛佩琮等共产党人组建读书会。1935年1月,由裴丽生和关梦觉、王心清秘密刻板印刷的300册《在马列主义旗帜下》高质量印出,王心清还按裴丽生的要求分发到倾向共产党的热血青年手中,其中20余册则寄回垣曲。
这个刊物的第一期,重点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和国内外时事知识。国内时事消息的来源是《大公报》。当时《大公报》有个栏目,专门从反面报道红军从中央苏区撤出以后的动向,裴丽生等人据此向读者提供苏区和红军的消息,还刊登了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
1935年4月,《在马列主义旗帜下》出到第三期时,王心清的刻印处遭到当局搜查,所幸王心清有所准备,及时烧掉蜡纸和文稿,妥善藏匿印刷品,并迅速撤离,才没有遭受损失。之后一两天后,裴丽生即接到中共北平市委的通知,告知裴的活动已引起当局注意,不要再公开活动,他只好等待组织分配,准备做组织内部工作。
几乎同时,负责和裴丽生联系的关梦觉也被当局逮捕。
积极投身军事斗争
1937年11月,裴丽生被派往牺盟洪赵中心区工作,开辟抗日根据地。他任中心区党组宣传部部长。1938年2月以后,日军占了临汾和铁道沿线,蒋阎的县政权头头纷纷携眷溃逃,中心区便顺应需要,由牺盟会的干部担任了各县县长。
牺盟会的干部们为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也壮大了抗日军队。后来,这些人大都被编入八路军。
日寇打通同蒲线后,临汾一带沿汾河的5个县被分割为河东河西两个部分。党的晋西特委为了加强河东五县的抗日工作,成立六专署河东办事处,裴丽生被派去当办事处主任,同时兼任牺盟会的河东办事处主任。办事处成立后,他们在各县建立了县委,主抓政权建设。
1939年7月以后,山西初步形成晋绥和晋东南两个大的抗日根据地。阎锡山对此感到震惊,便开始进行反共准备。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动用晋绥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盟会。
因局势恶化,1940年1月,牺盟会河东办事处的军队缩编为一个团,调到沁源,成立路西办事处(白晋铁路以西),裴丽生任办事处主任。
裴丽生领导的路西办事处着重抓了两件事:一件是保障人民权利,严禁乱打乱杀;另一件是实行合理负担,禁止乱摊乱派。为此,第五专署颁布了《保障人民权利条例》,开展民主村选,发展纺织业,使党政军和民众各方面都建立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1940年后,蒋介石断绝了八路军的供给,粮食发生困难,裴丽生坚决执行了党组织开展征粮工作的决定,依法果断惩治了少数抗粮干部,使军队和干部的粮食供应得到了保障。
1940年11月,日军对解放区蚕食,裴丽生领导群众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维持斗争,使根据地的元气逐步得以恢复。在这段时间内,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也有所开展,成立了太岳中学,裴丽生亲任首任校长。各县还成立了文化交通站,逐步形成了全太岳区的文化交通网。
1941年后,原有的第三专署从太行移到太岳,取代了路西办事处,薄一波任专员,裴丽生任副专员。
1941年5月,日寇纠集10万兵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驻守在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20万军队溃败到黄河以南,太岳根据地坚持抗日,持续发展壮大,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两倍。
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地区,裴丽生任太岳行署副主任。
太岳行署刚成立,日寇就开始了第二次大扫荡。9月份,日军扫荡岳南地区。太岳区党政领导历尽千辛万苦,才突出重围。
1941年年底,正值刘少奇从华中返回延安,路过太岳。裴丽生和其他行署领导一起,按照刘少奇的指示,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给群众以实际利益,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年底,裴丽生和太岳军区参谋长毕占云,率队护送刘少奇过了封锁线,去往延安。
在敌后根据地,裴丽生等还根据上级党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一是搞好统一战线,建立“三三制”政权,团结开明士绅,团结中农,保障人权,杀人须经区党委一级政府批准;二是财经统一,合理负担,不许随便层层加码和向群众乱摊乱派;三是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互助组,召开劳模会,奖励劳动模范;四是创办报纸,出版书刊以及层层培训干部等。1943年,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斗争。
1945年1月,在太岳区党委扩大会议上,裴丽生就解放区的生产建设问题作了发言。由于实行了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政策,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太岳区得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迎接大反攻的到来。
这一期间,裴丽生还曾召开行署教育座谈会。在会上,他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太岳区的情况,阐述了发展教育的方针。
抗战胜利后,裴丽生参加了1947年解放运城战役,作为太岳行署副主任,他亲赴前线指导安排工作。1948年,在解放临汾战役中,裴丽生任临汾前线后勤司令员。
1948年5月,裴丽生被任命为太行行署主任,但尚未赴任,即被徐向前元帅调往晋中前线,任晋中战役后勤司令员。此后,他又参加了太原战役,任联勤司令员。
山西的几次战役,裴丽生运筹帷幄,调度数百万群众服务部队供应,有力地保障了战役胜利。
三晋大业的开创者
裴丽生是山西省新生人民政权的奠基者和三晋建设大业的开创者。
1949年,他任太原市市长时,实现有序接管,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十分重视民主建政和各界协商合作。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央起草的致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电报中说:“太原解放至今,不到3个月,开了五次各界代表会,成绩很好。”
裴丽生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省长的6年任期内,进行了两次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调查。
第一次是1951年暑期,他带领工作组对太原西山矿务局、山西水泥厂、山西化学厂等一批厂矿企业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查。这次调查,使他对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两种模式心里有数,也为他自己和山西干部从熟悉农村、农业到熟悉城市、工业这个战略性转变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是1952年春天,他带领干部到山西最贫困和比较贫困的兴县、忻州、汾阳三个专区12个县,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调查。这次调查后,他提出了应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治理,以及晋西北农村应从广种薄收转移到少种多收等重大建议。此建议得到时任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全力支持和常委们的一致赞同,陶鲁笳同志向毛泽东汇报后,又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肯定。
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
裴丽生在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秘书长、党组副书记时,具体分工管理国防科研单位和国防科研任务,还兼任科学院与二机部、科学院与五院两个协作小组的领导成员,是我国“两弹一星”战略任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
在原子弹研制工作中,他与钱三强带领工作组,到沈阳、长春、哈尔滨、长沙、上海、西安等地,分别安排了铀矿地质、开采选冶、核燃料化学等方面的研制任务,并为二机部承担了核爆炸试验光热辐射和多种力学参数测试所需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二机部和国防科委的称赞。
在导弹研制工作上,裴丽生分管的国防科研,为五院承担了95项研制任务,226个课题,涉及东风、红旗等8个型号的导弹,其中包括用于测量导弹飞行参数、记录飞行姿态的大型电影经纬仪,还进行了反导弹武器光炮的研制和超低空地空导弹的研制。他在这些工作中,从主持策划、样机鉴定到靶场测试都抓住不放,或为提供条件,或为撑腰壮胆,或为组织协作。郭沫若到研制现场参观后挥毫题词:“甚感此地有大庆之风。”
科学院抓总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并负责卫星本体研制。从1961年4月起,裴丽生主持星际航行系列座谈会,每次由一个专家主讲一个专题,然后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其中,前两次分别由钱学森、赵九章主讲。这个座谈会持续3年,共举行12次,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设想与建议,为后来的卫星上天提供了技术储备。
裴丽生还组织力量,编写“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并组成领导机构与设计机构,主持召开了由政府、军队、科研10多个部门120多人参加历时42天的落实协作任务会。会后,他还亲自深入科研第一线,具体组织落实。
裴丽生还是我国生物、地学研究工作的组织指导者。他主张并促成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改为海洋研究所。他组织800多人的治沙科研队,向西北沙区进发,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科院沙漠研究所。他支持大规模的祁连山冰川考察,后又成立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这一系列举措,为中科院开展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采访中,垣曲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心海说,裴老是从垣曲走出的有影响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是运城人的骄傲,也是山西的骄傲!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创办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我省进行经济建设,后来国家需要他搞科研,他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去。裴老的一生,是共产党员追求真理、呕心沥血、低调务实的精神体现。裴老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郭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