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李林才:把泥河村打造成“国家森林乡村”

来源:《山西农民报》2020/10/16 2020-10-19阅读178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让盂县秀水镇泥河村火了一把。“乡村农家乐、全家体验游”在这里很火爆,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近万人,村里3家农家乐饭店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泥河村是盂县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继2018年被阳泉市评为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后,2019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 “国家森林乡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盂县副县长、秀水镇党委书记郭永进说,村里能有今天的发展,是村委主任李林才和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10年努力奋斗的结果。

个人为村垫资发展开启泥河新时代

  李林才今年67岁,1983年加入中共党员。早些年在乡镇企业任总经理,后在县城做生意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2009年临近春节,盂县秀水镇泥河村22名党员和村民联名给镇党委写信要求李林才回村担任村委主任,镇党委顺应村民意愿批准了党员、群众的请求。2009年2月李林才回村高票当选村委主任,同年8月村里党员选举他任党支部书记。
  李林才上任前泥河村是信访大村,党支部、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村民办事极不方便。春节过后,李林才规范了办公场所,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党员干部请消假制度,村里28名党员与村民都结起帮扶对子。
  泥河村离县城近,年轻人外出打工,中年人到县城做小买卖,村里种地的都是老人,一度时期部分耕地成了荒地。为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李林才自己投资20多万元购买两台拖拉机,免费为村民耕种。村民种地省时、省力,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
  村里的学校多年失修,有条件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教师流动很快。2010年,李林才带头捐款10万元带动村民捐款60万元,又通过镇政府向上争取90万元,投资160万元新建二层教学楼,可容纳8个教学班,300多名学生。从此泥河村以及附近的上南庄、下南庄学生有了学校,30多名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又回村上学。同时,这一年,他多方集资新建小二楼80套,以成本价卖给村民,为村民改善居住条件。今年66岁的老党员李有先说:“我2011年花10万元买了一套小二楼,2016年开始二楼居住,一层开农家乐,一年收入10万元。”
  2015年,李林才牵头,泥河村与上南庄、下南庄和南庄沟四村干部联合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资400万元修建盂榆线—泥河等四村农村公路村通水泥(油)路,同时,进行美化亮化、绿化,使沿线四个村庄3000余人出行方便。
  多年呕心沥血使李林才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等病。他多次给镇党委、镇政府打报告,要求辞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在2017年党支部换届时同意了他辞去支部书记的请求。但是,村民舍不得这位干实事的好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80多岁的李希德联合王立春、李荣新等村民提名,李林才再次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美丽乡村建设让泥河村旧貌换新颜

  雨过天晴,站在海拔1200米高的红面山顶看泥河村,满眼是绿,生机勃勃。
  回望来时路,泥河村变身美丽乡村凝聚着李林才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心血。
  2016年,李林才带领泥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决心将该村打造成 “美丽乡村”,在村里成立了专门的队伍整治村容村貌,并请来专家对村里古院、虸蚄庙等历史文化的老建筑进行维修保护。同时,对于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规划建设传统手工艺豆腐作坊体验馆和展示村史的时光屋;对村内电力、电信线路等公共设施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进行整修。
  2018年秀水镇党委在相邻的泥河村、上南庄村、下南庄村3个村成立了南庄联村党支部,联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道路提质工程、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垃圾处理、院墙粉刷、亮化工程等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村子颜值高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生活改变了,治理效果明显了,村民的卫生习惯、环保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煤改气工程、“厕所革命”、引水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2019年联村党支部在镇党委、镇政府支持下,投资100多万元修起了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广场占地50余亩,呈扇形结构,对着3个村的村口,拉近了3个村百姓之间的距离。按照“生态相护、文化相融、资源相聚、产业相集、连片治理、共建共享”的理念,分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旅游三大主题,设置了树木花草、健身步道、滨河水系、道德长廊、廉政基地5个区块,布局了多个特色夜景灯观赏带。这里已经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健身、赏景学习的好去处。
  如今,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不仅辐射服务周边5个村约5000名群众,还成了盂县小有名气的“网红”广场。广场落成以来,秀水镇先后在广场上举办了主题党日活动、书画展览、广场舞大赛以及各类文艺演出,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打卡”,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村子聚集了人气。
  今年70岁的老党员李荣庭说:“在整治‘四堆’时,党员干部群众都出了力。村里环境好,大家都舒心。村子好了,大伙儿都感到荣耀。”在村里清理“四堆”时,李荣庭主动让村里把自家院门口的十来吨煤清走,还动员左邻右舍一起清理“四堆”,建设美丽乡村。
  如今,泥河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帮村民操办红白事,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谁家有红白事,村里帮忙张罗,村民不用操心。我们还制定了红事、白事的烟酒饭菜标准,一律从简,培养村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改变陈规陋习。”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说。

“农旅融合”新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2017年春天,李林才外出考察时,发现外地和泥河条件相似的村都在搞乡村旅游,回村后立即和村支两委研究上乡村旅游项目。于是,党支部、村委会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完成了村庄规划,形成沿盂县运煤专线打造的村庄产业发展轴,和竹柳迷宫观光区、红面山徒步露营区、儿童休闲游乐区的“一心一轴一环三片区”的格局,通过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整合、文化挖掘,依托村庄竹柳产业、红面山景区及传统手工艺,打造村民安居乐业的乡村旅游型村庄。
  李林才说:“乡村旅游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乡村游文化体验;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农则农,宜工艺则工艺,宜历史故事则上演历史传说,进一步促进文化在深耕乡村游过程中提档升级,最终达到乡村资源变为乡村资本,用文化特色来增强活力和魅力。”
  根据规划,2017年,村里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山西秀河种植有限公司,流转了本村1200亩土地,每亩地种植300株竹柳,50多户村民拿到流转的土地费,还能在这里打工务农,年收入近万元。负责竹柳林管理的村民张春秀介绍说,竹柳是制作高端纸张的原材料。三四年后这种产业的收入也很可观。按目前的价格算,一吨大概是680元到800元。能产生50到80块钱利润,一亩地就增加至少200元收入。泥河村现有120多名村民在基地干活,有12位村民长期在基地工作。今年48岁的张连英3年前把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获得1800元的流转费。“以前种玉米,刨去籽种、化肥等费用,年景好时一亩地收入400多元,现在,我每年在基地干半年,一天的工资是60元,一年下来也能挣7000多元,这不比种玉米强?”
  山西秀河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亚旭介绍说:“经过3年多发展,种植基地已经开始对外销售绿化苗木。按照标准,每亩地种植竹柳约300株。我们加大了种植密度,竹柳苗生长两年后,部分竹柳可以作为绿化苗木销售。剩下的竹柳再生长5年,就可以采伐了。下一步,公司计划延伸产业链条,尝试发展深加工产业。”
  李林才说:“10年来,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实施‘农旅融合’战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使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最大限度地实现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目标。”(梁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