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暖意融融雾气模糊眼镜,几尾鲈鱼拍打水花溅在脸上,水培蔬菜丛丛茂盛覆盖脚面……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镇的东北旺农业基地,在这里,200余亩农业用地让探访者感受到与时下严冬季节不符的勃勃生机。
这片地的主人叫马俊超,2021年1月,由于在抗疫保供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今年要是有需要,咱继续干!”聊起去年年初在抗疫保供工作中的事迹,马俊超黝黑的脸庞泛起几分自豪。即便已经来到北京25年,马俊超壮实的身材、质朴的谈吐依旧难掩“农民”本色,在3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那份“与众不同”的融入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让人为之动容。
诚信经营,艰苦创业获认可
马俊超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金北村。1996年,年仅14岁的他跟随亲戚来到北京,开始在海淀区小营批发市场的一家名为大名府香油坊的商铺打工。
“那时什么活都干,但是不管多苦多累也很少说不字。”回忆起最初的打工时光,马俊超神色淡然。
当年他在小营市场做过榨油、运货、送粮等各种杂工,每日天不亮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九、十点才休息,到北京的头几年整日忙碌,马俊超竟从没有时间去天安门广场。他告诉记者,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是从小长辈教导“做事先做人,会做人就有活路”的信念。
2000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马俊超开始创业,成立盛融商粮油经营部,主营农产品流通生意。他秉持“诚信服务,品质第一”的理念,长期坚持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小店的声誉逐渐在市场内传开。
危难时刻,方显本色。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马俊超在粮店逆市打出“疫情期间保国粮安全,绝不涨价”的横幅,店里1800多包面粉、2000多包大米全部平价销售,以实际行动为保供应稳民心作出贡献。
“做生意虽然是为了挣钱,但也要顾全大局。”他的义举终获善果,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被“不涨价”的招牌吸引,走进了他的小店。2011年,中储粮总公司将“国储成品粮配送中心一号店”的牌匾授予马俊超,这是中储粮全国第一家成品粮配送店,马俊超的事业发展也由此驶入快车道。
无畏逆行,勇挑抗疫保供重担
2020年农历正月初二,一通电话打断了马俊超在家乡邯郸过年的计划。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北京市蔬菜供应紧张,北京市商务局紧急通知外地农产品经销商返京支持供应。马俊超接到电话后来不及犹豫,便作别妻儿,带领先行返京的26名员工投入抗疫保供战斗中。
那是万家团聚的时节,更是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保障农产品供应任务困难重重——缺少返城劳动力,马俊超自己上手挑货、搬菜;物资供应紧张,马俊超无偿捐出八万枚鸡蛋送给社区志愿者;农产品运输不畅,马俊超亲自开车,两个月时间在家乡、蔬菜产地和北京之间跑了百余趟往返。
熟悉马俊超的人知道,他有一句口头禅:“我来!”工作团队遇到困难,他说:“我来!”经营伙伴遭受风险,他说:“我来!”甚至在疫情高峰期无数人选择躲避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说:“别急,我来!”
在北京菜品供应最紧急的时刻,马俊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东北旺农业基地大棚里尚未长成的菜品采摘上市。“看着那些还没完全长成的油麦菜、蒿子杆、菠菜……确实心疼,但该让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不能只算眼前账。”马俊超表态。
“离长成还有十几天,这些菜摘了太可惜,到底摘不摘?”“摘!还留啥,这菜就是这时候最顶用。菜园子不止养家糊口,心里有家,还得有国!”面对合伙人的质疑,当时的马俊超没有多作考虑,忍痛舍弃菜品长成后每棚可多出几千元的收入,在26个大棚连拔三天,有效缓解了疫情高峰期北京菜品供应紧张的燃眉之急。“国家有困难我就上,群众有需求我就干。”马俊超简短有力的话语背后,是一名“全国优秀农民工”铁一般的担当。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这是马俊超抗疫保供期间所在组织的“番号”。在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的支持下,这支他主动加入并亲自担任组长的队伍,在疫情高峰期“点对点”服务社区92个,累计供应了1200多吨农产品。期间团队无一人感染,圆满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得到各社区居民、街道及区商委的一致好评,收到表彰锦旗7面,先后有十多个街道、数十个社区居委会发来感谢信。
笃志农业,融家国情怀于不懈奋斗
“他是有家国情怀的,这是一个人的格局,跟文化程度没关系。”一位合伙人这样评价马俊超。“农业是我的根”,在马俊超心里,农业既是他脚踏实地创业致富的根基,亦是他仰望星空实现家国情怀的抓手,做一名对家庭、对家乡、对国家有担当的农业从业者,是他一生的追求。2015年,马俊超成立北京优鲜生活社区配送服务有限公司,怀着对家乡发展的一份担当,他将目光拓展到产业扶贫事业上。
“我做了25年农民工,现在日子过得不错。回头看看,家里还是有日子过得不如意的老乡。是那片土地养育了我,伸一把手是应该的。”在他的家乡,国家级贫困县大名县,马俊超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蔬菜直供和蛋品加工基地十多个,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百余人。他的公司还多次到内蒙古、甘肃、河北张家口等贫困地区助力农产品上行,获得当地贫困户和政府的好评。
2018年,马俊超和朋友一起承包了海淀区东北旺农业基地,并将基地的系列农产品商标申请为“京农梦”——“真觉得你是在做梦,出让方很不理解,这片地北边是中关村公园、南边是软件园,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不得种金子才能收回成本吗?”
这次马俊超依然没有只算“眼前账”。“你说北京需要菜地不?我觉得需要!”马俊超觉得,如果做商务、做地产都比做农业赚钱,可是如果只考虑眼前,今天这块地用途变了,明天就会有其他的地跟着变,早晚有一天种粮食、种菜的地就不够了。
多年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摸爬滚打,使他悟出社区“菜篮子”服务品质,关键在于菜鲜价廉,但北京现有的菜品供应链运距过长、中间环节过多,很难提供高品质服务。他的目标,是以这座基地为窗口,探索出一条从种植基地到社区餐桌的直通车式可溯源的菜品配送服务模式。
如今,走进马俊超的农业基地,观赏性的园艺塑像在路旁向探访者招手,生态化的鱼菜共生系统持续产出绿色农产品,可溯源的草莓、西红柿等果蔬随手摘下便可送入口中,中科院、北大、中国农大等机构在这里设立实验室,合力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我觉得农民也是个很崇高的职业。”马俊超不无认真地向记者表示,他的梦想,就是让北京居民方便地吃上放心菜,“哪怕是满足一个家庭、一个人呢。”
“西郊山前家燕飞,菜花流水鲈鱼肥”,正成为东北旺农业基地的真实写照,从传统粮油流通起家,向高质高效的都市农业进发,马俊超以勇担当、重实干的信念谱写了一首现代农业“田园诗”,也筑就了无愧于心的“京农梦”。(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