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在基层

王少飞:以药兴农 精准扶贫

来源:《山西农民报》 2021-11-18阅读385

      王少飞,榆社县天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广生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榆社广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他结合企业优势,自觉投身中药材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以“龙头企业拉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办法,带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精准、快速、稳健发展。2020年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9月的榆社大地药草飘香,正是知母、黄芩、柴胡、党参等药材成熟的季节,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药材基地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45岁的李兰仙就是其中之一,此前她一直种植谷子、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在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平均每年的收益,对于像李兰仙这样养育着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收入不足以满足生活的需求。直到榆社县天生农牧公司将这里规划为知母种植基地,生活才开始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王少飞是榆社县天生农牧公司董事长。他把落实榆社县委县政府“百企帮百村”行动计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带领企业进村入户,与贫困村结对子,为贫困户引路子,以“龙头企业拉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办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为贫困山区探索出一条“以药兴农,以药增收”的产业扶贫开发新路。



让贫困村户户有增收项目



  榆社县是晋中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早日实现脱贫目标,2017年1月,该县制定措施,积极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走向前台、成为主角,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在王少飞看来,“百企帮百村”行动是一项既接政策又接地气的民生工程,是一项企业得利、百姓受益的民生实招,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对路、措施给力,就一定能行稳致远,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新路。2017年2月,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产业扶贫号召,注册成立榆社县天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挑起中药材产业扶贫这一重任。


  河峪乡东形彰村是天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村。过去,东形彰村以种粮为主,村民经常面临“卖谷难”的问题,为了解决村民谷子滞销难题,公司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谷子,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一方面,公司将收购的谷子重新加工包装并张贴标签,树立品牌,打响知名度,为村民销售谷子打开市场,将村民带上发展优质农产品的道路。另一方面,积极帮助该村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该村实际,选定中药材种植的脱贫产业。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在药材种植初期,王少飞免费为东形彰村提供知母、柴胡种苗,共发动村民种植中药材62亩。王少飞说:“所种植的药材生长周期为2—3年,待药材收购后,同比粮食作物,每亩药材地预计平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


  王少飞还通过调整东形彰村农业产业结构,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使东形彰村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王忠章是该村的一户贫困户,家里有四口人。2017年在天生农牧公司帮扶下,他家免费领取桔梗种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种植桔梗3亩,2020年秋后就有了收获。“你看这药材长得又粗又壮,听说近几年桔梗市场行情很好,我估算了一下,每亩收益是我种植玉米的2倍还多。”看着长势喜人的药材,王忠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村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产业不精,脱贫不灵。在结对帮扶的过程当中,王少飞一直在探索一条“以药兴农、以药增收”的产业扶贫开发新路。


  2019年,王少飞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兼顾木本草本类,带领贫困户逐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传统的“以粮为主”的种植结构,持续以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增收,将东形彰村全力打造为中药材种植专业示范村。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王少飞首先加强基地建设,立样板、树标杆,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合理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实施,聘请专家指导和全程动态跟踪,从种植基地选址,土地平整,行间距的控制到病虫害的预防,全部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生产,让广大农民跟着学、学着干。到2019年底,公司共流转土地建立基地4500亩,涉及箕城、云簇、河峪、社城4个乡镇12个村1122户3100人(其中贫困户513户1499人)。公司每年发放土地流转金253.3万元,每年人均土地流转收入816元。此外,公司创新帮扶举措,垫付资金、保底收购,确保农民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稳挣不赔。


  为了树立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脱贫的信心,化解贫困户心中的疑虑和担忧,王少飞还决定:将药材种子、种苗先由公司垫付80%甚至100%,将种子、种苗发放给农户,收购后再扣除,以增强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公司将基地的田间管理,优先承包给本村贫困户,让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款和耕作管理两份稳定收入;公司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5年平均价为收购保护价,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彻底打消农户的后顾之忧。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流转的4500亩基地,每亩每年的管理费用约500元。2019年共发放用工工资235万元,带动2050人,人均增收1146元,其中贫困人口参与1088人。



大力创建中药材扶贫全产业链



  按照榆社县“农业富县”战略部署和脱贫攻坚总体要求,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特点,王少飞逐步探索出了以“龙头企业拉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良策,全力带动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精准、快速、稳健发展。


  截至去年,天生农牧公司已在榆社县9个乡镇62个村成立63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知母、黄芩、柴胡、党参等种植21270亩(其中知母10300亩),带动5133户,其中贫困户3975户;建立起以箕城镇、云竹镇为药材种植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了6万亩。


  “我现在不仅种植了知母,还经常在基地打零工。”李兰仙就是这个运作模式的受益者:“家里的地一多半都流转给基地种药材了,药材收益高而且还稳定。农忙时在基地打零工,一天70元,一个月下来还能挣2000多块钱。”


  “你现在看见的是正在建设的3.4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用不了多久便可投运了。”极目远眺,王少飞眼里满是希望:“到时候将形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条龙中药材扶贫全产业链,实现建设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县,打造全国知母特色品牌的目标。”(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