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到现在,我已经连续两届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代表,我在通辽地区农村牧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时时感受着喜悦。”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主任李景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李景义告诉记者,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过程中,他关注最多的始终是与“三农”工作相关的问题。
守住耕地红线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李景义介绍,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后,衙门台村有很多分散地块,每家每户都会留出机耕道,这些机耕道看起来不多,但积少成多造成大片耕地的浪费。“怎样把分块的土地集中连成片,最大限度减少耕地浪费?”那一块块分割开无法使用的土地成为李景义的揪心事。
2017年,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面铺开,李景义抓住这次机会,先是在村两委会议上,表达了希望通过村民耕地置换解决这些“插花地”的想法。该想法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后,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分头到各生产队进行宣传,引导村民置换“插花地”,通过置换,机耕道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千亩耕地集中连片的良好效果。“不仅耕地被保护,村里每户人家还多分了一些青储地,这样养殖黄牛的饲料也有着落了。”李景义说。
保护水资源从滴灌做起
通辽市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农业用水量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5%左右。“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想着村民们耕种季节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雨水的情景,李景义谋划着。他深入调研,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询问村里的种田能手,咨询专家学者。201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李景义提出利用滴灌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建议。经过相关部门研判,确定科尔沁左翼中旗为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该旗首创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能达到年节水1.9亿立方米,亩均增粮80斤,实现了生态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膜下滴灌不仅能节水,还减少了耕作中铲地、追肥环节,节约人力,村民们都非常高兴。”节水又增收的滴灌技术赢得经济和环保效益,也成为那段时间李景义最开心的事儿。
奔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村主任,带领村民脱贫摘帽是李景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那段时间,被村民们称作“小诸葛”的李景义却有些理不出头绪了。生态脆弱、土壤贫瘠,习惯了“土里刨食”的村民怎么才能让“特色生金”呢?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科尔沁左翼中旗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经过反复思考,李景义决定利用区位产业优势带领村民进行黄牛养殖。
开始,村民们有些迟疑。一头小牛的价格并不便宜,这路子行得通吗?“风险太大”“没经验”“没市场”……村民们都打着退堂鼓。李景义决定“现身说法”。在长达两个月“走街串巷”式的调研中,他走遍全旗12个乡镇,掌握了黄牛养殖科学知识。随后他在自家尝试黄牛养殖,没想到第二年就有近万元收入。有了引路人,村民心里有了底,养牛的人数和养殖的规模眼见着增长起来,依托产业+扶持政策,村里三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在黄牛养殖中脱贫。2020年,科尔沁左翼中旗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在奔小康的路上,衙门台村村民一个都没少。
李景义告诉记者,他多次受邀参加通辽市检察机关的代表委员联络活动,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深入了解。他表示,近年来通辽市两级检察机关在依法严惩侵害农村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安全、侵害农民权益、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法治力量,这是检察机关用法治保障“三农”工作的最好体现。今后,他希望通辽市检察机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强化担当、展现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沈静芳 边佳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