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举全省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以来,云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成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措施、项目资金有效衔接,创新建设“一平台三机制”,守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策支撑不断强化的同时,精准的措施更不可或缺。
云南坚持稳固产业带贫“双绑”机制,加快培育带贫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开发“扶贫特岗”;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低保及养老保险覆盖面;突出扶志扶智,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脱贫群众继续奋斗……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的地方,如今找到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好路子——乡村旅游。2020年6月,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佤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抱团谋发展,个个用心,人人出力,要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要把幸福的路拓得更宽更长。
听,云岭大地乡村处处生机勃勃;看,脱贫群众的幸福日子越过越稳当。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云波表示:“我们坚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强化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衔接’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群众的幸福日子越过越稳当。”
健全机制 让防返贫网更密
邹顺福一家生活在昆明市禄劝县团街镇治安村委会铁外村民小组。回忆起之前家里发生的变故,邹顺福告诉记者:“爱人摔伤了腰,老父亲突然病重,自己又摔伤了头,不仅不能外出务工赚钱,还花去了不少医药费。”
一家人好不容易迎来的好日子,难道这么快就到头了?
不过,邹顺福没想到,一家人很快就走出了困境。这得益于昆明市建立的一套防返贫监测体系,在镇里每月监测分析、上报工作中,邹顺福一家被列入了防返贫监测对象。该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张远华告诉记者:“县里及时处置,将邹顺福家的低保人数扩大到全家6口人,还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发展养殖。”
脱贫攻坚的路上不漏一户一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更是如此。在广袤的彩云之南,不论是滇东高原还是怒江两岸,越是在这些曾经的“硬骨头”地区,防返贫的大网就编织得越紧越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面建立健全了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重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而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预警监测,实现了遇困即扶,动态清零。
今年4月至6月间,云南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每日公布排查结果,每周发布监测动态,每月通报调度监测帮扶工作情况,累计开展了3轮实地调研督导,省级部门集中比对数据26次,反馈预警线索达到2.8万余条,均得到妥善处理。
机制一新,满盘皆活。
为了保障让这张防返贫的大网兜得住每一户每一人,云南省在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后,又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平台三机制”,即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
截至今年11月30日,这一云南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已经上线7个方面15个救助服务事项,总访问量3758375次,日均24890次,共收到群众申请118947件,其中已办结94300件,切实增强了帮扶的及时性、有效性,确保发现一个,帮扶一个。
夯实产业 让“造血”动力更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产业的事情一刻都不能放松。
今年以来,云南省继续坚持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并注重对产业的长期培育与支持,持续增添特色产业的“造血”动力,有效地促进了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力地保障了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祝公村民小组,脱贫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的青贮玉米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致富带头人知诗邓主联合4户农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400亩。
为了保证销路,合作社与当地的一家牦牛养殖合作社签订了青贮玉米饲料购销协议。前不久,知诗邓主又萌生了新的想法:“村里的土地大多是集中连片的,适合大型农机作业。路这么好,有了大型机械就能提高效率。干完合作社的,我们还可以给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说干就干,政府的补贴资金到了,银行金融贷款到了,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也到了,合作社一口气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和两台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今年春耕期间,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的耕地达到1200亩,并执行最低的服务费标准。
借助一株株翠绿的玉米,如今,祝公村民小组的脱贫群众个个腰包鼓,富起来的日子比蜜甜。
这只是云南坚持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怒江的草果产业、迪庆的牦牛产业、昭通的苹果产业……都已成为云岭大地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成为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幸福产业。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产业帮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云南全省已培育形成26个帮扶主导产业,覆盖脱贫户168万户,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基本实现了产业到户全覆盖。
不仅如此,云南还坚持优化“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在全面推广建立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开发了产业帮扶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动态监测各地“双绑”联结带动情况,确保脱贫群众利益稳稳的。
筑牢保障 让致富路子更活
在教育保障方面,坚持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实施春季、秋季学期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开展“推磨式”控辍保学专项督导检查。今年以来,已责令改正1512起、行政处罚288起、强制执行86起、提起诉讼161起。
在医疗保障方面,继续保持现行健康扶贫30条措施医保政策稳定,纳入因病返贫致贫监测11.08万人,大病救治17.45万人,慢病签约服务554.80万人,住院报销比例89.34%,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完成1.14万个行政村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并录入系统731.4万户,初步建立农村用作经营的自建房常态管理机制,鉴定改造C、D级危房4756户。
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完成3187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任务,覆盖391.5万人。
在兜底保障方面,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工作,截至9月底,全省有140.8万名脱贫人口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其中低保136.63万人、特困供养4.17万人。
这一年,云南省交出了一份夯实保障措施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亮眼的成绩单。
心安即稳,致富即乐。尤其是对于云南全省2832个安置区内的99.6万易地搬迁脱贫群众而言,有了这些强劲有力又细致入微的保障措施,大家伙儿便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共同书写好“后半篇文章”,一起向着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继续奋斗。
为了让奋斗的路更宽阔、更平坦,云南省千方百计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在集中安置区设立就业服务站(点)和窗口;大力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和劳动力培训;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吸纳搬迁劳动力……目前,19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实现人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转移就业48.56万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均2人以上就业。
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通报了2021年云南脱贫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0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农村分别高出0.5和0.2个百分点。(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