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在基层

这支驻村扶贫队有办法

来源:《检察日报》2020/10/23 2020-10-23阅读101

      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汪武颈村,目之所及,处处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据汪武颈村村支书黄朝寅介绍,几年前,该村既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又是“三类村”,全村430户256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384人,不仅村集体经济“空壳”,还欠债160万元。


  2015年8月20日,阳新县检察院驻白沙镇汪武颈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樊保华进村扶贫。他深感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驻村第一个月,樊保华在村里工作了28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出行难,一直是汪武颈村老百姓的头疼事。阳新县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把村组道路建设作为开展帮扶的头等大事,先后协调相关部门整修加宽扩建村主要干道4.7公里的水泥路,再抢修环村通组公路12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道路不仅联通了外面的世界,还让农民的农副产品走向了市场。


  近5年来,阳新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千方百计跑项目、筹资金,帮助汪武颈村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民文化活动广场等,汪武颈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聚拢人气和财气。”黄朝寅说。阳新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推行“村党部+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以落实土地流转、村集体资金和贫困农民扶持资金及劳动力入股经营等方法,发展生态产业园300亩、莲虾套养基地200亩、光伏发电40KW,并成功帮助3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以前在县城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好了,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年底还有土地股份和扶持资金分红,这扶贫真是扶到我心坎上了。”贫困户朱彩霞满怀感激。


  2018年秋,汪武颈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由孙俊杰接任。到任后,他积极推进贫困户提供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贫困户进园务工的模式,以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生态产业内动力,让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红利紧密相连,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村民红利持续增长。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8元。


  “农民变身‘股民’,有了‘主人翁’意识,更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汪武颈村油铺垅产业园老板潘际河说。


  产业振兴是扶贫攻坚的关键。这是孙俊杰与该村两委的共识,他们一同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黄桃、杂柑、莲子、中药材等生态农业,不仅兴旺了产业,让群众鼓了腰包,更是实现生产和生态的有机统一。为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阳新县检察院扶贫工作队助力村两委大力发展电商,通过能人带动、网络传播、消费扶贫等方法,将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拓宽农民增收。


  “我们汪武颈村由‘臭’变‘香’了,村干部干事了,村庄变漂亮了,乡亲变富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80岁的老党员马先仕竖起了大拇指。村民们说:这支驻村扶贫队有办法!


  巨大转变的背后,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的努力。通过持续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思想教育、作风整顿,该村党员队伍中的软、懒、散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同时,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该村推行的党员亮出身份、公开承诺、考评实绩等措施,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切实把乡村建成群众喜欢的样子。”阳新县检察院检察长尹义林介绍,该院在汪武颈村的“结对扶贫”把脱贫致富与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有机衔接,通过做实基础设施、做优生态产业、建强基层组织,真正实现了让落后的乡村强起来、让贫困的乡村富起来,让寂静的乡村热闹起来。(刘怡廷 柯美中 吴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