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在基层

扶贫路上 酸甜苦辣皆是情

来源:《山西法制报》2020/10/27 2020-10-27阅读225

        离开繁华的城市,放弃舒适的生活,远赴数百公里外的偏远山村。从2015年至今,省高院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怀着满腔热血,扎根大同市浑源县大仁庄乡4个贫困村、2个软弱涣散村,扑下身子,与村干部一起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穷帽子”、加速奔小康。

  他们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杂陈,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由生而熟的生火


  清水沟村,地处浑源县东南部山区,环境优美、气候凉爽。省高院刑四庭副庭长王霞,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今年8月20日,距处暑这一节气尚有两天,王霞所住房屋的炉子已经生火。“由于气温较城区偏低,这段时间屋里生上火才会住得舒适。”王霞解释。

  如今,王霞生火非常老练,与初来乍到时相比完全判若两人。2019年4月,受省高院党组委派,王霞进驻清水沟村。当时,生活在城市的王霞对生火“两眼一抹黑”。王霞主动向村民讨教,从零基础学起,逐渐掌握了生火的方法。

  谈及生火,省高院民二庭法官助理、驻黄土坡村第一书记张瑞刚的话就多了起来。清空炉灰、开进气门、引燃柴草、添加煤块……生火的各项步骤,张瑞刚历时数月才得以掌握。张瑞刚认为,在农村工作、生活,生火就是每一名扶贫队员必须学会的本领。


        同吃患上肠胃炎


  生活在城市,人们吃的主食基本是大米或小麦面粉制成的馒头、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食物。然而,山区群众所吃的主食却考验着省高院驻村扶贫队人员的肠胃。对此,张瑞刚有切身感受。

  2018年4月,张瑞刚到黄土坡村受命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促膝交谈,确保精准帮扶。因此,他经常被村民留在家中吃饭。

  村民给张瑞刚吃的农家饭,由莜面、黄米面、豆面制作而成。张瑞刚深知,这是村民以贵客的礼遇招待自己。由于此类主食难以消化,他不想多吃。可是,他发现,自己若吃得不多,就会让村民误认为“未招待好客人”或“书记对自己家有意见”,因此,他不得不多吃一些。

  问题也随之而来。起初,张瑞刚吃了莜面、豆面等制成的主食,只是当天夜晚难以入眠。日后,他只要吃此类食物,便腹泻。时间一长,他患上了慢性肠胃炎。


        直面严寒的挑战


  冬日的浑源,北风呼啸,寒冷刺骨。山区之中,气候条件更差。

  在黄土坡村,习惯了在太原裹一件羽绒服就能度过一个冬季的张瑞刚,“里三层外三层”地裹上衣服后才敢出门。出门后,寒风似刀子一般横扫他的脸颊。

  省高院刑二庭副庭长董开宇,曾任岔口村第一书记。寒冬的深夜,岔口村室外气温只有零下三十多度,可谓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哈气成霜。为了尽量避免夜间如厕,董开宇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前少喝水。如此经历,让他铭记于心。

  但对董开宇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易发期和高发期。来自省高院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均通过燃煤取暖。一旦煤炭不完全燃烧或排烟不良,极易造成队员们一氧化碳中毒。

  在此情况下,他们采用“火不灭,人不睡”的原则,确保自身安全。回忆起昔日的情形,董开宇说:“不管白天多累,我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一二点火灭了再入睡。次日早晨,我们再把火生着。”这,就是他们冬季的日常。

  最惨的是,一个停电的夜晚。由于无法使用电暖气,也不敢再次生火,董开宇尽管盖着两床被子、一件大衣,还是被冻醒。当时,他感到脸已经麻木,两条腿如同灌了铅一般难以活动。他咬着牙爬起来,一番活动之后,身体有些发热才继续睡觉。


        “咱们是一家人”


  曾经出行时遭遇的意外,让扶贫队员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忱,也体会到了村民在冬季出行的不易。

  岔口至净石,相距1.8公里。桥未修好前,董开宇从岔口出发经净石前往乡政府开会、办事,所乘车辆需 4次涉水而行。2018年11月中旬,河面已经封冻。一天下午,董开宇一行乘坐的车辆冒雪缓缓行驶在冰面上。突然,冰层开裂。伴随着“嘭”的声响,一侧车轮陷了下去。

  董开宇等人最先采取的办法是用车拖拽。由于车轮打滑,拖拽失败。一位队员只好前往附近的净石村求援。听闻车辆陷于冰层,十几位村民脚穿高筒雨靴,带上砖块赶赴事发地救援。

  村民们刚踏入水中,冰冷刺骨的河水便灌入雨靴。尽管如此,这些村民依旧站在河中抬车、垫砖。他们身处冰水中,持续奋战一个小时,终于让车摆脱了困境。

  心怀感激的董开宇跟村民们一一握手致谢。这些村民却重复着同样的话,“咱们是一家人。”董开宇从极短的话语中,体会到了村民对扶贫工作的认可。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2019年,有关方面投入资金开始修路架桥。如今,黝黑的沥青路面、宽阔的桥梁已满足村民们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


        对家人心怀愧疚


  在黄土坡村、东泥沟村能干能拼,但对于自己的妻子、孩子,张鹏却愧疚未能尽好做丈夫、父亲的责任。

  身为省高院审判监督庭主任科员的张鹏,担任东泥沟村的第一书记。坚守扶贫一线的他,通常半个月回一次家。若工作繁忙,他甚至一个多月才能回家陪陪家人。

  2019年8月下旬的一天,张鹏爱人发现,出生一个月零十天的孩子吃奶时伴有呛咳现象,且反复发生。在张鹏父亲的陪伴下,张鹏爱人带着孩子赴医院就诊。经诊断,孩子患急性肺炎,需入院治疗。此时,张鹏尚在东泥沟村。

  张鹏父亲忙前跑后,给孩子办理住院手续。由于病房满员,孩子暂时被安排在处置室接受治疗。张鹏的父亲、妻子日夜看护孩子。两天后,张鹏才到达医院。

  舍家心有愧,坚守志不悔。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加坚定了张鹏把驻村帮扶工作干好的决心。

  驻村扶贫的这些年中,省高院的驻村扶贫队所有人员访遍了帮扶村的家家户户,识遍了帮扶村的老老少少,踏遍了帮扶村的沟沟壑壑……这里的巍巍群山、花草树木、家长里短、乡土人情已成为他们驻村扶贫中最熟悉的记忆,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让人回味。(丁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