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上而言,“上甘岭”三个字中有个“岭”字。“岭”字通常指的就是一座山。的确,在电影《上甘岭》中,也确实是有山的。但其实,这都是一种误解,上甘岭不是山也不是岭,更不是山的名字,而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
上甘岭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庄。村庄背后是五圣山。在上甘岭的北边,还有一个小山村叫下甘岭。上甘岭和下甘岭,相距1000米。下甘岭这个地方,在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前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所在地。上甘岭和下甘岭,先后3次被敌人侵占,血洗一空,房无一间,树无一棵,村里更无一人。
上甘岭两侧,有两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这两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北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当时是15军45师的135团9连和1连分别守卫这两个高地。
1952年10月8日,美国片面中止谈判,并于14日突然向上甘岭阵地发动进攻,企图迅速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迫使志愿军后退,以求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于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因为这两个高地本来是无名的,所以就用小村的名称代替,我军称这次战役为上甘岭战役。美方则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在当时,美军因其537.7高地长而窄,便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鹬脊山”。战役前,美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分别起名为“三角山高地”“狙击兵岭”或者是“598高地”“狙击棱线”。之所以叫“狙击兵岭”,是因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刚上阵地时,美军非常猖狂,他们可以大白天在外面晒太阳,也懒得修工事,全让朝鲜苦力做。如果志愿军朝他们开一枪,美军就还上一顿炮。
面对美军的狂野,十五军在修好坑道工事以后,根据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指导思想,依托前沿阵地、广泛地开展冷枪冷炮运动。这一招,打得美军连拉屎拉尿也得躲在工事里不敢出来……战役开始后,美国又以女明星珍妮·诺赛来命名597.9高地,并声称:谁先攻上山头,珍妮就属于谁。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军事史上有个专用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个名词指的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意在迅速高效地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削低整整2米。范弗里特成名于二战欧洲战场,上甘岭战役,炮火猛烈程度,已超过了二战。
上甘岭战役之初,范弗里特自信满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称:“金化攻势”将是1951年“秋季攻势”以后所发动的一次最大攻势,是一次“扭转当前战局”的“摊牌行动”。但范弗里特却放了一个“空炮”,战争的结果是:原计划5天的战斗,却足足打了43天。虽然炮火极其猛烈,但伤亡也极其惨重,原计划仅以200人死伤的代价结束战斗,最终却死伤了2.5万人,两个高地居然都没有拿下来……
所谓“摊牌行动”,结果打瘫的是自己。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G·赫姆特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写道:“‘摊牌行动’得到了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摊牌”成了笑柄,各家媒体纷纷嘲讽。范弗里特极郁闷地承认:“10月14日的金化攻势,损伤了美国对外的威望。”史载:在范弗里特的余生中,他一直对当初将之命名为“摊牌”并且在新闻界面前大肆吹擂,悔恨不已。
上甘岭战役开始前,彭德怀指着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