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每天五分钱菜金
刘少奇在竹沟工作期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与其他同志一样,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菜金。刘少奇多次拒绝了竹沟留守处主任王国华要给他开小灶的建议,坚持与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工作,极大激发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当时在竹沟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吃的是雪花饭,喝的是碧玉汤,睡的是钢丝床,盖的是金丝被,千辛万苦难不住,不杀鬼子不还乡”。所谓“雪花饭”,就是在杂面条中掺杂一些豆腐渣,看上去像雪花一样;碧玉汤就是用时令山野菜做的菜汤,看上去是绿色的;“钢丝床”是干部和官兵用树枝棚架的床,睡在上面有弹性;“金丝被”是用稻草和麦秸充当棉花缝制的被子,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学员甚至直接铺盖稻草和麦秸。
“我和同志们一样”
1939年9月,胡服(刘少奇)同志自延安第二次奔赴竹沟。为确保胡服同志抵达豫西南后的出行安全,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指示竹沟留守处警卫连连长刘世耀挑选了一个排的战士,去遂平嵖岈山迎接并沿途护送。刘世耀带领警卫战士和刘少奇一行在确山、遂平交界处相遇,刘世耀让战士把马和担架拉到刘少奇面前,请他骑马或坐担架。刘少奇笑着说:“马和担架就算啦,我和同志们一样,还是两条腿走走好,担架和马将来让给伤病员使用好啦。”胡服同志的随行警卫员龙潜说:“昨天晚上,胡服同志与我们一起睡在舞阳县城附近农村一家农户的猪圈里过夜,也说‘我和同志们一样’,不让打扰老乡。”
周恩来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
1957年8月20日,确山县委决定筹建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同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应邀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匾额,在题写馆名时,将确山县委原定的“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中的“县”字去掉了,题写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周总理看来,竹沟革命纪念馆不应该仅是一个县的纪念馆,应是在全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纪念馆。去掉一个“县”字,大大提升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地位,赋予更加重大的纪念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匾额的字稿是周总理用宽约四公分、长约十五公分的两段宣纸粘接在一起而写成的。纸上只有“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正文,没有签名。下款签名是后来制匾时,从其他题词移来的。由此可见周总理平素的节俭作风和为人的谦逊。(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