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来源:《党建研究》2020/11 2020-11-18阅读15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擘画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自觉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决策部署的责任感使命感


        “十四五”时期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方面,要巩固和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各项成就经得起历史检验;另一方面,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两方面汇聚交融,凸显“十四五”时期非同寻常。


        总的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必须看到,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多重风险。“十四五”时期,无论是抓住机遇为发展增动力,还是应对挑战为发展减阻力,都不会是轻松容易的事,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抓落实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制定《建议》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的过程,而贯彻落实《建议》则是从主观世界再回到客观世界的过程。只有狠抓落实,才能把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改变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因此,对《建议》能不能、是不是抓落实,对党员、干部的事业忠诚度和本领作风都是直接检验。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结合实际把《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举措细化好、落实好,以抓落实的实际成效诠释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造福人民群众。


        二、准确理解《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创新举措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落实好首先要理解好。《建议》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又体现了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彰显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准确理解,就是要弄清楚这些重大举措的背景意义、内涵要求、政策指向,弄清楚这些重大举措是在什么基础上的创新、创新点在哪里,从而以认识上的清醒自觉保证落实中的坚决有力,避免片面性理解、盲目性落实。


        比如,《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十四五”发展中具有重大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决策部署。理解这一重大举措,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并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当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比如,《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理解这一重大举措,要求我们不仅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上,而且从当今国际斗争特别是我们经历的种种复杂斗争中,深化对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认识。要清醒看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靠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就很难牢牢掌握我国发展主动权。只有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把各方面创新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才能全面塑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


        比如,《建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方面积累了新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突出问题。理解这一重大举措,要求我们深刻把握“高水平”的内涵,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划改革,不断在国企国资、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经济治理、财税金融、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统一起来,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比如,《建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建议》对此不仅在“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中加以强调,而且单列一部分进行阐述,凸显了确保安全发展在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理解这一重大举措,要求我们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弄清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吃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各项部署。我们思考一切问题、谋划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想在前、谋在先。


        总之,《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少重大举措和创新举措,我们都要准确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为落实这些重大举措和创新举措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精准发力。


        三、按照《建议》精神精心编制好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


        《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以《建议》为遵循,谋划制定好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编制规划的过程是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利益关系的过程,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始终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二是确定符合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按照《建议》各项决策部署编制各级各类规划,重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兼顾需要和可能,既体现引领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务实性和操作性,不墨守成规、陈陈相因,也不主观臆想、好高骛远。要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共性要求,科学把握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特点和差异,科学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意愿。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坚决防止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更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三是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社会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规划的拓展性和创新性是以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基础的。制定各级各类规划,都要注意保持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基本原则、重大举措的承接和连贯,增强规划的法定效力。特别要注意克服因领导班子换届调整而使规划朝令夕改、来回“翻烧饼”的现象。只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在接续奋斗中不断书写发展新篇章。


        四是加强调研论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谋划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深入调研论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中央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把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体现到规划编制全过程。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使规划广泛汇集群众智慧、充分吸纳基层经验。闭门造车、依样画瓢是不行的。


        四、以扎实行动和务实作风推动《建议》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把《建议》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根本在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动员组织各级各方面力量真抓实干。


        一要鼓励党员、干部创造性工作。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党员、干部按思维定势和习惯套路做工作,必然很有局限性。要鼓励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善于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打开新局面。要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


        二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团结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把实现“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目标转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请教,对事关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提炼来自基层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在广纳民智、汇聚民力中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三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抓落实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落实《建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无论是思想观念问题还是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是资源配置问题还是干部素质问题,都不能掩饰回避,而要及时发现,认真研究解决。尤其要加强对”十四五“时期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潜在的重大风险挑战的科学预判,努力找到应对化解的路径和办法,决不能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阻滞改革发展进程。


        四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抓落实的大敌。落实《建议》各项任务和举措,必须在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持续发力,尤其要注意防范其隐形变异和新动向新表现。要按照《建议》确定的各项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优先序,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决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更不能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实际成效,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群众是否高兴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决不能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继续加强对“痕迹管理”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整治,持续精简各类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心无旁骛抓落实。(唐方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