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古人教子:力戒奢靡浪费

来源:《运城晚报》2021/01/14 2021-01-14阅读240

      如何教育子女,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


      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都来学习崔浩的智慧和长孙道生的清廉。


      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


      封建时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续世说》载,唐文宗太和三年,朝廷一改官场奢靡之风,提倡节约简朴。一天,唐文宗的女婿韦处仁戴着条漂亮高档的夹罗头巾来见他,皇帝老丈人说:“由于赞赏你家世代门第清高素雅,不尚虚华,所以才把公主嫁给你,像这么豪华贵重的头巾,不适合你啊!”驸马从此不敢再用高档奢华的衣饰,转而将精力放在学业上。


      后唐名将李存审凭着战功,官至宣武节度使,深得皇帝信任。他常对儿孙说:“我家境贫寒,年轻时带剑从军,40年来出生入死,历经艰难困苦才到今天的位置,你们看我全身上下的100多处伤口就知道了。”边说还会边拿出箭头给儿孙们看,以教育他们不要奢侈浪费,要学会进取、吃苦。后来,他的儿辈们都成为颇有作为的大臣。


      宋代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记载,后周大臣李昉于朝代更迭后,再任宋朝的官职,深得宋太祖、宋太宗的器重,担任宰相,原因是他为人忠厚朴实,“在先朝,未尝倾陷一人,可谓善人君子”。其实,他教育后代也很有一套,“家法尤严”,尤其是在经济上实行平均配给。他要求在京城当官的儿子们,所得工资不许私自动用,连同老家庄田的收入一起存入家族的总库房里。然后,向家族各房平均分配生活津贴,“月均给之,故孤遗房分皆获沾济”,于是,家族团结和睦,欣欣向荣,深得时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