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柳宗元:孤独但绝不庸俗

来源:《运城晚报》 2021-03-10阅读24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千座山上没有飞鸟的影子,一万条道上没有人的踪迹。唯有江上一只小船,那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江上,在浩瀚无边的冷寂里,独自垂钓。这首《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4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兴趣。柳宗元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有所感受。9岁时,遭遇了建中之乱,建中四年,为避战乱他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12岁,柳宗元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其父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相随宦游,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参与社交,结友纳朋,为人赏识。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社会现实了解较深,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的影响,为柳宗元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声名突起。不久,其父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其后几年,他经历着底层官宦磨砺,才气超群,治理能力凸显,不断地得到擢拔重用。


      公元803年10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他游弋于官场上层人物中,对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重要人物。公元805年初,顺宗即位,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由于柳宗元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就是永贞革新。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然而,在改革的关键期,顺宗一病不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及朝臣联合外藩,立广陵郡王李纯为太子,反对改革,向顺宗施加压力,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其后,宦官及大臣请太子监国。恰在此时,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如此一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宪宗即位。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一首《江雪》,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笔意生峭,骨力豪上,句格天成,堪为绝唱。这正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之后,寄居在龙兴寺西厢里,怀着幽愤的心情写就的。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诗人意在自寓,借山水景物抒写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情怀。是的,柳宗元钓的不是鱼,是孤寂,是浩瀚无边、凄清无奈的人生况味。


      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柳宗元的诗文,也成就了属于他独特的人生气象。且不说《永州八记》,单就《捕蛇者说》《黔之驴》及派生的成语“黔驴技穷”等,已是尽人皆知,千古传诵。


      柳宗元颇具哲学思维,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中调和的立场,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出过调和的解说。


      柳宗元崇尚佛学,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被贬永州后,他“自肆于山水间”,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排解心中的郁结。他虽好佛,但依然重儒家思想,同他父亲一样,对待人生,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始终具有“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怀抱。


      柳宗元的婚姻也很不幸。在其父柳镇去世3年后,柳宗元娶杨氏女。柳母曾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柳宗元呢,与杨氏感情融洽,相敬相爱。只是,结婚没到3年,杨氏怀孕难产,23岁就辞世。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已,发愿要“之死同穴”。这种丧妻之痛一直伴随柳宗元一生。自杨氏死至永贞年,6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


      虽然柳宗元一生孤独无依,茕茕孑立,但他始终是个积极入世的人,就算是从永州再贬柳州后,也不放弃不抛弃,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植树造林,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可以说,柳宗元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是个情深义重的人,是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个愿意为苍生担责造福的人。就柳宗元而言,就算身陷浩瀚无边的冷寂里,也定然是一个可以孤独但绝不可以庸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