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这个传统的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对先祖的思念,凄凄哀思中,不免话及家庙、祠堂的话题。
“祠堂”的历史,据说自从有了“礼”说就出现了。今时,人们看到的有家祠和祠堂。家祠,家庙也,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不出五服。而祠堂则是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祭祀先祖的过程,是凝聚宗族、维系家族关系的重要纽带。
祠堂的功能很多,如聚会、议事:选举族长、修建祖坟、处理邻族纠纷等,由族长召集族人,在祠堂聚集,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族内有清贫学子,应予募捐补助其学费,或由本会拨款申资鼓励栽培其成才;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者,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有的甚至被驱逐出祠堂;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如“德厚堂”“积善堂”“仁义堂”,林林总总,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蕴含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中国古代所修建的祠堂至今已所剩无几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毁于战火,也有人为破坏的。保存下来的祠堂可谓凤毛麟角,并且也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礼、义、廉、耻”和“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法治健全的今天,德治也有其重要作用,祠堂文化的繁荣,其实也反映了社会的稳定与政通人和。(那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