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邓中夏:从富家子弟到人民的公仆

来源:《运城晚报》 2021-04-19阅读184

      邓中夏,1920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的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曾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等职务,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邓中夏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晚清举人,辛亥革命后当过省参议员和县长。年少时的邓中夏没有沉溺于安逸生活,他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喜欢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和报刊。1917年,邓中夏随父进京,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他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很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中夏不仅是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还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邓中夏就写了大量著作和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权、工人运动、同盟军等问题,都进行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邓中夏坚决拥护并写了大量理论文章进行阐发。1923年后,邓中夏先后发表《解惑》《论劳动运动》等文章,明确指出:“过激派的口号是‘推翻资本制度’和‘劳农专政’”“中国现在尚是半殖民地,只有解除内外压迫,实现一个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理论家之一。1923年“二七”罢工被镇压后,党内一部分人认为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邓中夏旗帜鲜明地批判这种错误观点,他在1923年至1924年间先后发表《论工人运动》《我们的力量》等文章,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认为:“中国欲图革命之成功,在目前固应联合各阶级一致起来做国民革命”,但是“只有无产阶级有伟大集中的群众,有革命到底的精神,只有它配做国民革命的领袖”。


      邓中夏还较早注意到中国的农民问题,并把它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1923年10月,邓中夏在团中央机关刊物《团刊》上发表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民不仅占人口大多数,而且富于革命性,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援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联合农民进行经济和政治的斗争,革命才可能取得成功。1928年中共六大后,邓中夏还写作完成《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最早总结了中国职工运动的经验和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