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曾三与中央档案大转移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 2021-06-10阅读150

       “岳麓学潮,申江电波,苏区‘反缴’联络。踏遍雪山草地,饮马延河。受命护档晋绥,西柏坡,记录一页。随领袖,入幽燕,迎来新中国。无线通讯先驱,传信息,协助中央决策。‘二机’、‘双档案’,夙夜呕心沥血。立足档案战线,勇开拓、创立新业。难忘怀,一片丹心耀日月。”这首词记录了曾三一生的战斗轨迹,颂扬了他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一生的炽热情怀。


      从青年时代起,曾三就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到上海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后前往江西中央苏区,由他做报务员,实现了中央苏区与在上海的党中央第一次无线电联系。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及随后的中央红军长征。1945年,曾三当选为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秘书处处长。


      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挑起全面内战,1947年3月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党中央从全国解放的战略全局考虑,暂时放弃延安,在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周旋。自党中央抵达陕北至此已经十余年,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文件档案。这些档案资料是党的历史的重要见证,涉及大量党的秘密,需要妥善保存。这一重担落到曾三等人的肩上。毛泽东叮嘱曾三等人:“要有计划的转移,不要惊慌失措。片纸只字也不能落入敌人手里。”


      曾三等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确定“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分别对待”的方针,把公开而重要的档案材料运往山区坚壁或埋藏起来;不重要的机密材料可以带走,但在军事紧急时可以处理掉;既重要又机密的材料由档案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并派武装保护。


      “保卫党中央的文件,就是具体的保卫马列主义。”在党中央的统一部暑下,秘书处材料科接收了大量党的领导人以及各单位移交的材料,他们对文件进行了初步筛选清理,挑选出需疏散转移的重要档案49箱,其中20箱需由曾三等人撤离延安时携带转移。因为大批档案用驮骡运送,部队目标很大,为躲避敌机轰炸,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行军。夜里翻山越岭,稍不留神就要摔跟头,但他们毫不畏惧,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向前。在曾三的率领下,大家都满怀必胜信心。中央规定“一切密件,应指定专人妥善携带,不允许随便放在车子或牲口上”,曾三身先士卒,虽然年龄最大,身上仍背着党的最核心机密文件。经过长途跋涉,曾三等人到达晋绘解放区兴县刘家曲,按照刘少奇等人的指示,把全部档案按照机密和重要程度进行了整理和区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能够适应战备转移需要,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1948年,曾三率部携带档案,从晋绥解放区转移到河北西柏坡,最后又进入北京域,圆满完成转移中央档案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三又为新中国的档案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1951年至1961年,他担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贡献。曾三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身上的革命精神、光辉业绩和高尚风范,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