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平型关大捷:首胜威名扬 壮我民族魂

来源:《山西日报》2020/9/3 2020-09-03阅读232

        平型关下有一寨,即是平型关村。村中四周城墙尚存,北瓮城完好,城墙上嵌着一块牌,上面大书“平型关战役遗址”——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拾级而上,登上城墙,虎踞平型岭南麓的平型关楼跃入眼帘。72岁的闫志强老人指着青山翠峰,向记者讲述起了父辈见证了的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八路军115师临危出征,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打了一场硬仗。在参战将领中,记者看到了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开国将帅的名字: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肖华、685团团长杨得志、686团副团长杨勇、独立团团长杨成武、344旅旅长徐海东和副旅长黄克诚……


  闫志强老人说:“那会儿我们的装备没法和敌人比,但保家卫国的精神是谁也比不了的。”


  战斗前,115师召开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议强调:“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1937年9月24日午夜,部队按时开进。为了隐蔽,各部选择了难走的崎岖小路。当时大雨如注,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全团上下衣服被淋得透湿不说,几乎都成了“泥人”。紧随暴雨接踵而至的是罕见的山洪突然暴发,奔腾的洪水,拦住了八路军官兵前进的道路,此时战士们只能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或者拽着马尾巴从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急流中蹚过,向预定的埋伏阵地急行。


  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到9月25日拂晓前,115师按照预定时间全部进入伏击阵地。山高风大,战士们穿着湿淋淋的衣服等待作战命令。


  面对强大又骄横的来敌,怎么打?闫志强说:“我们能首战大胜,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取了成功的战法——将进犯的鬼子装进‘口袋’,然后分段包抄,各个击破。”


  其中,争夺老爷庙最为激烈。


  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686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685团、687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将聚在该段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这场胜仗,可惜的是却没有抓到一个日军俘虏,可见日军的顽抗到了何等地步,双方搏杀的残酷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捷报迅速传遍全国,著名爱国将领、时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将军著文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受挫,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


  雄关巍峨,峻岭如画。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现在的平型关村正在加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好。村里古风扑面,青石板的街道、尚存的过街戏台、晋西北风格的砖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


记者手记:


  采访中,闫志强老人说,平型关是座英雄关的原因,就是有英雄的八路军在这里不畏强敌,打了一场胜仗。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一条,这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无论是平型关大捷还是现在的脱贫攻坚,历史在变,任务在变,但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没有变,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情怀追求没有变。这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从自己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相关史实由省委党史研究院审定)


        (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