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负责党的交通和地方组织工作。1937年12月,安子文转赴晋察冀,参加太岳抗日根据地建设,负责领导太岳党的工作,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最根本的大事来抓。
1938年6月,安子文出席晋冀豫省委在沁县召开的扩大会议。会后,他按照会议要求,积极在被摧残、破坏的太岳抗日根据地重建各级党组织发展新党员。他以八路军工作团的名义建立沁县县委后,亲自到沁源接触当地共产党员张潮、李庭芝等人,指示党的组织建设及抗日救亡工作要求。在他的动员下,沁源县委很快建立起来。之后,建立党的区分委和党的基层支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安子文等人的努力下,太岳党的组织工作进展顺利。到1938年10月,太岳区已建立沁县、沁源、长子、屯留、平遥5个县委,以及安泽、介休两个县领导机关,全区共建立260多个党支部,有党员3800多人。
在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的过程中,安子文十分重视党员质量和干部队伍建设。他总是强调,发展的新党员必须是在斗争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各级党组织建立后,为进一步提高党员质量,太岳区曾在1938年开办党校。安子文经常亲自给党校学员上党课,教育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安子文的带动下,各地还根据工作需要陆续组织一些训练班,对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严重的水旱灾害,太岳区处于困难时期。作为区党委书记,安子文认真采取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精兵简政、建立“三三制”政权、开展生产自救等措施以渡过难关。他与普通干部一样,住土窑洞、同灶吃饭、上山种地,由于缺乏营养,他的身体日益虚弱。爱人刘竞雄知道后,将变卖衣物等换来的4000元边币托人从延安捎来,让他买些有营养的食物补身体。但安子文接到钱后,交了1000元党费、留下小部分供领导同志夜班加餐,其余的都交给了机关,供大家改善伙食。1941年豫北大旱,成千上万难民涌进太岳区。尽管自顾不暇,但以安子文为首的区党委,仍作出“一碗饭分着吃,竭尽全力救难民”的决策,各县党员和群众积极响应,使大批难民得到妥善安置。
1943年春,安子文奉调离开太岳区,回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和中央党校的领导职务,1951年底至1956年6月,还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第一书记,为干部培养、管理及机关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70年的岁月,有55年是同我们党的事业连在一起的。”从投身革命到“老骡伏杨”,从党的秘密工作、在抗战中坚持党的建设到领导国家组织和人事工作,安子文一直以“志在千里”的气魄坚持为党工作,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