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正直之士,也难免因政见不同产生矛盾,如何化解,很见居上位者的智慧。东汉时期的汉章帝刘炟就很睿智地解决了一起臣子之间的集体分歧。
公元85年,归附汉朝的南匈奴挑战北匈奴,南匈奴得胜并抢掠而归。但当时的情形是,北匈奴因无法自立,无奈之下也同汉朝和解。这时三方关系就变得比较复杂,处理起来很棘手。其时武威太守孟云就上书说,北匈奴以为汉朝欺骗了它,甚至怀疑汉朝与南匈奴一起对付它,所以打算进犯汉之疆土。孟云建议朝廷督促南匈奴返还俘虏及牲畜,以安抚北匈奴。
于是,汉章帝下令群臣会商,是否采纳孟云的建议,没想到大臣们争论得异常激烈。一开始,以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司徒桓虞为代表的多数人都认为夷狄谲诈,得寸进尺,所以不应顺着北匈奴;太仆袁安则认为应当对北匈奴守信,让南匈奴归还所掳人畜。桓虞听后觉得有理,就站到了袁安这边。这种“背叛”让郑弘很生气,他怒斥桓虞说:“你们这些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面对郑弘的叱责,桓虞毫不相让,也大声呵斥郑弘,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等全都不知所措。商议进行不下去了,大大伤了和气,司隶校尉便上书弹劾郑弘、袁安等人,而他们也全都交上印信绶带谢罪。
汉章帝下诏说:“众臣议事反复讨论,久而不决,意见各不相同,这本来就很正常嘛,决定大事本来就需要集思广益,制定政策更应当由众人商定。大家忠诚、正直而和睦,才是合乎朝廷之礼的样子。相反,都缄默不语压抑情志,绝不是朝廷之福。你们有什么过失要谢罪呢?请各自戴上官帽,穿上鞋,该干啥干啥去。”这一番话很能见出刘炟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争吵双方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但导致争吵的问题怎么办?刘炟自有办法,决定以双倍价格赎买南匈奴抢得的俘虏和牲畜,然后全部归还给北匈奴;同时认为,南匈奴曾杀敌擒虏,也是立了功的,应当论功行赏,一如惯例。这一手,更见功力,让南北匈奴都很服气。(吴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