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轶事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更震撼

来源:《山西农民报》 2021-10-27阅读160

      “国庆档”,史诗巨制《长津湖》毫无悬念拔得头筹。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山河无恙,军魂不朽。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



紧急入朝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惟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国人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世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


  收到毛主席急电后,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大军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但一切都是匆忙的,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动”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30℃。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对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经过一夜血战,美军将领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道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像。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该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惟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美军的8次反击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他们带着惟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冲向了举着队旗的美国士兵。


扼腕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炸桥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


  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8架C-119运输机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工兵部队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


  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一枪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主席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毛主席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



“气多”战胜“钢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撤离。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不能自持。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54℃;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