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论语》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是孔子和儒家人物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也成了华夏传统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关于君子,孔子说了许多。他与弟子们反复讨论,弟子们反复问,他就反复回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论语》总共13700字,“君子”一词出现了108次,平均每120个字就有一个“君子”。
看看这些说法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孔子喜欢把君子与小人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还赋予君子许多特点,比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把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并作出解释:“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同时,君子中庸,不走极端,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怎样才算恰到好处?“温良恭俭让”就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这一切,是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孔子和儒家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直到今天,如果人们称你“君子”,仍然是一种很高的评价。
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那是修养的一种高境界。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说它至大至刚,可配义与道。所谓浩然之气,应该来自强大的自我和充分的自信,来自一种崇高感。它以无愧于天地的良知和正义为支撑,应该是君子人格的集中体现。(《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