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贤情怀

追逐“风口”的新农民

来源:运办党建云 2020-08-13阅读195

        陈晖是一个新农民的典型。新到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他给你讲一遍你也不一定能真正听明白。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这些我们日常娱乐消遣的东西,在陈晖手里,成了帮助故乡枣农销售冬枣、打造“庙上冬枣”品牌的新阵地。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我们的农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御风而上。为此,希望农业种销环节更加细分,并且在每一个细分环节中都能有更多像陈晖这样的新农民——这些新农民,终将成为运城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听风者、御风人。


        不管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还是跟着业内大咖在各地做企业咨询,今年33岁的陈晖,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农民。


        就算机缘巧合,陈晖成了一名农民,但特殊的经历,注定他会成为一名特殊的新农民。


        日前,记者来到临猗县庙上乡吉令村陈晖的家,在他父亲经营的农资小店中,听他讲述追逐农业销售“风口”的过程,以及他希望能通过销售端倒逼种植端,最终实现更高质量农产品种植的梦想。


        “金领”脱掉西服,回村售卖冬枣


        中国人民大学是不少高考生梦寐以求的名校。2006年,陈晖如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经济学专业。2010年毕业时,陈晖更是成功留校。按常例,陈晖的人生轨迹应该就是读硕、读博,再就是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了。


        但陈晖是个特例。2013年,经人推荐,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包政的工作室,开始从事企业咨询工作。


        顶着教授、博导名头的包政,是我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参与的《华为基本法》《TCL以速度抗击规模》等经典案例在业界早已被奉为圭臬。


        名校背景,“金领”职业,陈晖的人生绽放着迷人的色彩。


        但,2016年,陈晖作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他回到了故乡庙上乡吉令村,不穿西装扎领带做高大上的企业咨询了,要泥里来水里去帮村民卖冬枣了。


        不要相信“一手好牌打成了稀烂”,任何一个常人诧异的选择,背后都有自成逻辑的精密链条。


        当时,陈晖跟随的包政教授因为年龄原因,要逐渐退出企业咨询界,而刚在这一领域站住脚的陈晖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磨炼“到40多岁再出成绩”,还是及早退出寻找另一个人生方向。


        曾在三军仪仗队服役的哥哥陈星,回乡经营着30多亩冬枣,亩均收益万余元,而且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父亲常年从事水果经纪,目前依然做着农资销售;自己大学读的是经济学,又做了几年企业咨询和营销;家乡庙上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鲜食枣生产基地,全县有近30万亩枣树,鲜果营销大有可为……这些,都推动着陈晖选择了农村。


        理想,本就是一种更长远的选择。


        “农业经营虽然利润不算高,但门槛很低,民以食为天,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农业必然会成为一个新‘风口’。”陈晖说。


        “风口”,本意是指通风口。但近年来,随着“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网络名句的广为传播,“风口”已演变成战略机遇的同义词。


        注册商标,成立公司,在合作社的基础上以哥哥的名字联合成立了“陈星农场”——扔掉光环的陈晖一头扎进庙上,踏上了追逐农业“风口”的征程。


        在风口,真的能飞


        2016年6月,陈晖正式开始筹备网络销售冬枣事宜。但8月份冬枣就要上市销售,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审核期至少得半年,时间已经来不及。


        这时,陈晖选择了审核期更短的微信公众号。中粮集团旗下有一个“中粮健康生活”的微信公众号,在销售农产品中位居“头部”序列。恰好,以前做企业咨询时,陈晖和中粮集团有过业务交往,于是项目顺利谈成,依托这个平台销售庙上冬枣。


        在此之前,“中粮健康生活”没有大规模销售生鲜农产品的经验,当地承担运输的顺丰快递也没有大规模收货的经历,作为供应商的陈晖更是电商行业的“小白”——陈晖的“风口”之旅,就在这个全链条试验中拉开了大幕。


        陈晖请来专业摄影师,“借”了朋友家的两个小姑娘,拍了宣传照片,还拟了一篇题为《“你知道秋天里的小苹果吗”》的推广文案。 


        当年8月15日,庙上冬枣开始在“中粮健康生活”微信公众号上销售。仅1个多小时,订单量就上了万。平台方紧急打来电话:“下单后48小时之内必须发货,这么大的量你能做到吗?”


        陈晖傻了。按他的想法,第一次顶破天能卖个一两千箱,上万箱是个什么概念,他也不知道。于是,赶紧找人打包测算时间,结果发现,200个人同时打包1万箱都要干48小时。


        “赶紧停!赶紧停!”陈晖赶紧致电平台紧急停售。


        快递公司也急了,因为根本没有预料到第一次上网销售就会有这么大的出单量。负责人一声令下,当地百余名员工全部向庙上进发。陈晖也拿出手机,呼朋唤友、高价雇人,帮着打包。


        “那两天,我门口这一条街,全是为我们打包冬枣的。”陈晖说。


        这是当地冬枣第一次大规模以“庙上冬枣”的品牌在线上销售,对于“中粮健康生活”平台,也是第一个售后低于3%的爆款生鲜单品。


        趁热打铁。10月3日,陈晖又在同一平台进行第二波推送,提前有了准备,销售量直接飙升到3万多箱。


        2016年,首次试水网络销售的陈晖,抓住了微信公众号营销的黄金时期,仅“庙上冬枣”这一单品,就销售了10万公斤。


        比试水成功更让陈晖兴奋的,是他进入了一个新圈子——全国各地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的供应商,卖桃的、卖菠萝的、卖香蕉的等等,林林总总。这些人大多是从生产环节转型而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少企业营销的知识和能力。很快,有着多年企业咨询经历又善于交流的陈晖,在圈里收获众多粉丝,成为圈里的核心人物。


        平台有流量但不懂产品,因为它的注意力几乎都在流量的裂变和变现上,价格远比质量权重更大。而碎片化的农产品供应商拥有产品却找不到流量,没机会或不善于对接流量。这,对陈晖是个机会。


        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和以往的从业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号召力,陈晖很快将众多供应商聚合起来,大家渠道共享,合作推送,实现共赢。


        2017年7月,陈晖组织全国各地的微信公众号供应商来到运城,召开“庙上冬枣”发布会,全国各地来了六七十号人。当年,陈晖的冬枣一举销售了40万箱,销售额1600万元,达到峰值。


        “当年全网所有的微信公众号渠道,80%都在卖‘庙上冬枣’,基本上打出了‘庙上冬枣’的品牌。”陈晖说,“而我们,也由单纯的农产品供应商转变成了供应链的组织者。”


        那些年踩过的坑


        就算“风口”上的猪真的会飞,但飞的过程也会跌倒,也会痛,也有泪。


        2016年首次1万箱冬枣的紧急喊停,只是不了解打包流程的一个小坑。后面,还有更多、更大的坑,在等着陈晖。


        “8月、10月两次冬枣销售成功,我自己都觉得有些飘,觉得互联网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卖出去。”陈晖说。


        很快就是“双十一”,陈晖要在猕猴桃上大干一场。吸取了打包不及时的教训,这次他们提前准备了1.2万箱猕猴桃,而且提前两天就打好包。


        但没想到,“双十一”是淘宝系的主场,公众号渠道抢不到足够的流量和关注度。当天,猕猴桃只卖出去2000箱。


        剩下的1万箱猕猴桃怎么办?猕猴桃从冷库出来后,只能存放一周时间。而微信公众号一周只能推送一次,还得提前两周排期,临时根本插不进去。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悲壮的壮士断腕:1万箱猕猴桃最终以收购价的一半销往线下市场。


        这个坑,陈晖赔了十几万元,他总结教训:“虽然线上销售看上去量也不小,但相对于传统市场来讲,占比还是很小的。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线上市场只能是线下市场的一个补充,它并非无所不能,也绝不可能取代线下市场。”


        就算是2017年冬枣销售的巅峰期,同样也掩盖不住芒果的坑。


        那一年,陈晖与朋友合作,从海南拉回了4个半挂车的芒果。因为海南的快递费相对较高,他们将芒果拉到山西发货。但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线下大宗物流和线上快递温度和环境的不同,结果是芒果拉回来了,但也发黑了,基本不能再通过线上远销了。


        于是,这种收购价格一斤七八元钱的高品质小台芒,在当地被以一元钱的价格抛售。“这次是因为对外地产品不熟悉,又踩了产品的坑。这给我们上了另外一课:商业体系的运营效率必须要高。”陈晖继续总结。


        踩过的坑都是前行的路。


        后半年,陈晖又从珠海拉回10万条海鲈鱼到山西,在线上销售。因为是标准品,他们又在运营体系上进行了优化,最终只推了两期就很快卖完了。一个珠海的客户在平台上留言感慨:“这就是我家门口的东西,竟然又从山西买回来了。”


        新的“风口”在哪里


        每个人都在寻找“风口”,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预判风要往哪儿吹。


        2018年,曾经给了陈晖线上销售信心的微信公众号销售商业形态开始“没落”。一些“头部”公众号,单次推送销量从数万箱迅速掉到了5000箱。当年,陈晖通过公众号只销售了20万箱,相当于上一年度的一半。2019年,销量又掉到了10万箱。


        寻找新的风向,成为陈晖的首要任务。


        缘于线上线下关系的判断,2019年陈晖开始尝试新零售,与太原100多家苏宁小店合作,承包了店中的生鲜业务。


        “我们的目的就是打通线上和线下通道,顾客在线上下单之后,我们从距离最近的门店做前置仓的配送。”陈晖介绍,顾客到店购买后,会加入微信群或企业公众号,最终形成社群店的销售模式,以实现更低的获客成本。


        这种尝试的信心,源于成本核算。


        以一箱冬枣为例,快递包装4元多,人工成本1.5元,再加上4元多的快递费,就差不多10元钱了。一箱冬枣5斤重,平均到每斤冬枣上,送达成本达到两元钱。而如果是线下实体市场的话,一斤的送达成本也就两三毛钱。


        账算得是不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线下的营销成本,还有仓储、人员、平台抽成等费用。更关键的是,这种“借船出海”,建立在别人资源上的“巧舞腾挪”,都有着受制于人不可控的风险。


        到了今年年初,试验以失败而结束,借助抖音在渠道营销变现上的发力,陈晖从线下又回到了线上,成为抖音小店山西商盟的组织者,通过各个机构或个人的抖音号,实现产品推送和销售。前几天,他邀请了郑州一个有着1800万粉丝的大号,做了一次冬枣直播,卖出去了2000多箱。


        “现在进入了全民营销时代,新的模式不会一次性卖得很多,但是在量级上很占优势,我们希望依靠口碑来传播产品,这应该是最新的‘风口’吧。”陈晖说。


        这种今天销售五六十箱明天销售三四十箱的新模式,虽然没有以前那种动辄数万箱那么豪迈壮阔,但好在人不是绷着的,供应链也不用绷着了,“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把控越来越稳了,这应该是新的常态吧”。


        陈晖的尝试还有很多——


        一年交上299元会费,然后就可以以收购价购买各种产品;通过抖音直播,对枣树实现远程认养,根据需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提高质量和个性化订制水平;除了自家枣园外,陈晖还帮合作社的枣农销售冬枣……


        “我每时每刻都有一种危机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整个生鲜行业,一旦有任何商业形态快形成,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卡住赛道。如果说我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前这两年的尝试给我带来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对新‘风口’的敏感和把握。营销只是手段,即便是做到‘一网卖全球’,还是离不开优质产品这个根本。我的终极梦想是,通过销售端倒逼种植端,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产品种植,让更多新鲜美味的农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陈晖说。


       (荆建勇 陈永年 金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