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贤情怀

河北滦州:一个皮影人的传承与坚守

来源:《农民日报》 2021-03-09阅读229

      每逢假日,70岁的河北滦州皮影艺人李建章就坐在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为“备课”忙得不亦乐乎。原来,《武松打虎》等皮影传统剧目深受当地孩子喜欢,十几名喜爱皮影的学生正在盼着“李爷爷”为他们上皮影课。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面哈哈笑。”在河北唐山地区,熟悉皮影戏的朋友都知道,这则谜语形象地描绘了皮影戏:灯火朦胧,人影绰约。小小的剪影,经那一双双巧手摆弄,在方寸之间演绎出人生百态。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唐山皮影戏以唐山地区滦州、乐亭一带的语言音韵为音乐特色,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假期教小学孩子们学皮影已成为李建章的“保留曲目”。


  李建章是滦州市张马庄村人,从小就是个“影膏药”:看着皮影戏就跟着哼哼,从十二岁起拿纸学刻皮影,把窗户当戏台,找本影卷就学着唱。“也没人教过,就是喜欢什么琢磨什么,睡觉都琢磨。”爱上皮影的李建章,还经常找同乡的皮影爱好者们一块耍戏演唱。


  1976年,李建章组建了滦州皮影剧团,在临近的各村为乡亲们免费演出,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维持剧团的生计,才开始收费演出。现在一年能演300多场,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足迹也从滦州及周边地区发展到了全国各地,2015年还把皮影演到了美国和葡萄牙。


  因常年刮皮子、刻皮影,李建章的手上布满老茧。“驴皮放入凉水浸泡三到四天后,将外面的毛及里面的油肉处理掉,用刮皮工具上千次打磨,把它处理得像纸一样薄,才能雕刻、上色。”李建章说。


  现如今,传统皮影戏与许多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一样,遭遇传承和保护的难题。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李建章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皮影戏传承人。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将皮影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场子虽小,天地却大。只要孩子们喜欢、有兴趣,我就坚持到唱不动为止。”(白云水 魏庆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