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贤情怀

回乡,找到自己的那条“路”

来源:《农民日报》 2021-04-27阅读255

      谭志富一家三口,当时妻子还怀着二胎,现在孩子已经两个月了。


  在外打工多年,28岁的谭志富时常想起家门口的那条路。


  离乡那年,他家刚刚盖了新房,在半山腰上。门口是一条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晴日里尘土飞扬。后来每次回家,他都感觉村里的水泥路越修越长,一直修到了家门口。


  他住的村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明月村。但村子地处偏远,距离最近的镇10公里、最近的县91公里,每当大雪封山,山路堵塞,村子就成了孤岛。


  明月村隶属重庆最北端的城口县,曾是重庆最穷的贫困县之一。随着谭志富记忆中的土路越来越短、直到消失,城口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也逐步落实。去年年初,城口县正式摘帽。


  去年10月,谭志富回到家乡照顾家人。今年春节前夕,又是大雪封路,一辆货车载着满车的蔬菜水果,顺着水泥路开到了村口。


  谭志富知道,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再那么难过了。



  好好努力,离开这里



  新家里,桌上的电磁炉嗡嗡作响,炉上架着干笋火锅,蒸腾着热气。四周摆满了腊肉、腊肠和新鲜蔬菜,浓郁的香气弥漫空中。


  和家人一起吃饭时谭志富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留在家里,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宝宝。态度坚决,一如曾经决意离开村子的自己。


  小的时候,谭志富听长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努力,将来才能离开这里。


  年少时谭志富的心里,其实并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好,山清水秀、年少无忧,山那么大,外面那么远,路那么陡……


  但是生活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给他们这代人更多的选择。


  2009年,家里刚刚盖了新房,欠下2万元外债。无法支付学费,谭志富决定从职高退学,外出打工。父亲得知他的决定后并不意外。沉默着转身出去,托亲戚带他出去找工作,顺便帮着照看。


  离开家时,谭志富走在土路上,能看到对面陡峭山坡尽是低矮、破败的老房子,周围种满了庄稼。


  谭志富的记忆中,明月村不缺农作物。这里海拔高,产的蔬菜爽脆甘甜。村外大山环绕,林间还有更高价值的崖柏药蜜。只是这条崎岖山路,将明月村的人们困在贫穷之中。


  谭志富离家的第二年,曾有记者在春节到城口县采访,看见生病的村民自己撸袖子打针。村民说:“没法子,生了病看不起,只能找医生拿点药水,再自己找根针管打进去,看好不好得了。”


  外出打工,成为山里人的出路,似乎也是当时年轻人主要的选择。明月村500户人家,近几年有1000多人陆续在外打工。出门在外时,村民喜欢抱团取暖,相互介绍工作、照顾生活。


  “得先到镇里,从那里坐客车到城口,再转乘大巴、火车一路向东,历经1400多公里到达目的地。”


  谭志富的第一份工作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那边有个铁矿厂,我就控制铁轨转辙器,控制矿车的轨道方向,我们叫‘打岔’,每月收入有2500元吧,干了一年半左右。”


  同很多外出打工又没有多少技能的同龄人一样,漂泊不定是他们固定的生活状态。此后多年,谭志富辗转山东、广东、湖北、贵州、甘肃、河北等地,一路跋涉,行色匆匆,却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两年。


  偶尔得闲休息,他就走进网吧,上网搜索城口县、咸宜镇、明月村。成为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着家乡的变化。


  

  一直漂泊,总不是办法



  10年前的新闻里,重庆是扶贫攻坚的焦点。


  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显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重庆城口县,便处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随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落后”这两个字,被一点点地擦掉。在脱贫攻坚这几年里,谭志富感受到最大变化是家门口那条路。


  曾几何时,家门口是一条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晴日里尘土飞扬,出入都很受罪,就连拿个快递都要下山到镇里。每年回乡,都能看到路的变化,客车也不再颠簸,能在车里睡个好觉。


  路通之后,本已习惯自给自足的村民发现,村里开进来了红色三轮车,车上的电子喇叭叫卖着蔬菜水果,周而复始。


  此时,谭志富家里早已还清了欠款,生活越来越好,还翻新了房子,盖起了3层小楼。谭志富也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2017年生了个可爱的儿子。


  生活越来越富裕,村民纷纷筹建新居,2层白色小楼成为“标配”。“盖房子改善生活,政府还有补贴。”一位村民说道。


  2017年,重庆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7.5%。


  谭志富每年再离开家时,不再像第一次时那样忧心忡忡。在车上,他会打开视频,看儿子开着电动玩具车横冲直撞,满脸笑容。


  生活似乎就要沿着这样的轨道继续下去。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疫情严重的时候谭志富只能在家里待着,没有了收入来源。直到当年7月份,他才在唐山迁安的一家金矿厂找了份扒渣的工作。


  “工资很高,每月到手就有一万多元,但风险也挺高的。”扒渣是高危工种,炸药爆炸的硝烟中毒、被滚落的石头砸到、爬坡或者掉到深坑都有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生活又有了新的变化。妻子原来和他一起在外面打工,自从2017年大儿子出生后就一直在家没有出去过。加上去年怀孕准备生二胎,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担子瞬间变得沉重。


  “回家!”谭志富的人生又“拐了一个弯”。


  

  逆流回乡的年轻人



  彼时,作为重庆最后一个贫困县,城口县已成功脱贫摘帽。不过截至目前,城口县仍是重庆唯一未通高速公路的县。


  据重庆高速集团称,到2022年“城口-开州”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消息传开后,就连县城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告诉乘客:“城开高速就要通了,以后城口到开州,只要一个多小时。”


  谭志富清楚,他若想回家,也要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下午6点,天色还没暗下来,一辆载着各种蔬菜生鲜的小货车稳稳地停在谭志富家门口,正在里屋吃饭的谭志富和父亲赶紧跑出来,帮着司机从车上卸货并堆放到一楼的门厅里。“这边路不好走,今天还算是来得早。”谭志富边说边清点,香菜、西红柿、胡萝卜……当天的102单物品确认无误。


  “你看这些东西都挺新鲜,没问题吧,在对货单上签个字。”司机递给他一支笔。


  不到15分钟谭志富就装拣完成,抬起一个纸箱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开始分送。


  第一单是往村口的方向走,很不凑巧那家住户大门紧闭,他喊了几嗓子也没人回应,“家里没人啊?哦哦,行,我先给你存着。”打完电话后又把纸箱抱回家,“里面有海鲜,还得放冰箱里冻着。”他边走边说。


  家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美团优选”的广告单。作为优选的团长,这份工作,他已经做了有半年了。


  去年10月,谭志富辞工回家,一开始,他只想找个买菜、买百货的平台,直到看到美团优选招募团长,他产生了好奇。对于在外漂泊多年的谭志富来说,“美团”并不陌生。在他看来,他们是服务城市的互联网集团,这让他有些担忧:“毕竟我们距离城口县也将近100公里,哪有公司会愿意到这里来?”


  出乎他的意料,谭志富注册的团长被审核通过了。接下来,谭志富就开始做起“一名团长应该做的事”了:建群、拉人、分享商品、下单购物。“我这个工作,简单说就是帮着村民在网上团购买菜。”


  山村过于偏僻,偶尔也会有菜贩子隔三岔五开着三轮车进到村里,车上的电子喇叭叫卖着蔬菜水果,但价格普遍较高,可选的品种也不多。


  “现在方便多了,有了这个我们也能吃到其他省份应季的蔬菜了。价格也便宜,和县城差不多。不过我们这里交通太不顺畅,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我和村民商量每两三天买一次东西,集中起来下单,从下单到送达最多两天时间。”谭志富边统计订单边说。


  不久前上映了一部电影《一点就到家》,谭志富看后笑了,这不就是说我的吗?同样也经历了村民们从不了解到接受的过程。随着年轻人过年回家,自然也带回来诸多外面的网络讯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这种全新的购物方式。有人还会在群里寻求帮助。慢慢地,人们纷纷找谭志富下单油麦菜、贡菜、沙地小蜜薯等物品,甚至还能从他这里买到柠檬、椰子和菠萝蜜。


  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湖里,谭志富的举动,在明月村泛起“涟漪”效应。



  并没有离城市太远



  “我觉得挺好的,多开了一个买东西的渠道,不管怎么样反正都得想办法挣点钱吧,每月能挣1000多元。既不费什么时间,又不需要去投资,没有啥风险。”


  喜欢上网的谭志富经常关注相关信息,掂量着自己这份工作的“前途”。


  但是对于谭志富而言,这份工作对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他感觉自己虽然回到了家乡,但是并没有离城市太远,那些曾经的生活场景,团购、电商都还在自己身边。这让谭志富感到了一些慰藉。


  可能还是有些孤独吧。与谭志富年龄相仿的“90后”村里有40人左右,除了他其余的都在外面打工,分布在工地、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就连谭志富的弟弟也在重庆从事安保工作。“大家各忙各的,平时也没有什么时间联系。”


  想回归家乡,又怕被时代抛弃。担任美团优选的团长让他在为村民服务、赚钱之余,似乎也找到了和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


  平时,每当有货车来送货的时候,谭志富总会想办法多和司机聊几句,路况怎么样啊,生意好不好啊,留下来吃个饭吧……可惜因为时间缘故,每次司机都是快人快语,转眼间就开车下了山。


  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谭志富也会主动帮忙订货。今年1月,有一家找谭志富下单了哈密瓜和百香果,因为之前没吃过。临近春节,人们喜欢订单上加上一两条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作为回乡的年轻人,谭志富于其中寻找着特殊的存在价值。



  人还是太少了



  当然,光靠当“团长”的收入养家糊口是不够的。谭志富将主业放在了采摘中药材和养猪上,这也是他之前就计划好的。


  我们沿着村里的水泥路边走边聊,这条路在城口县交通局的帮扶下,从2014年开始修建,前后投入2000万元左右,2019年基本修通,目前村公路里程已达31公里并新建3公里河堤。


  村庄目前正在发展猪、牛、羊、蜜蜂等养殖业。茂密山林间还有价值更高的野生中药材崖柏、天麻、党参、云木香等可以利用。


  3月时,山上药材就长出来了。天刚蒙蒙亮,谭志富就收拾妥当往山上出发,通水泥路的地方可以骑着摩托车,没路的话只能徒步前行。往往要到下午5点多才能回家。


  “我们这儿有种药材叫重楼,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价格不错的时候鲜货每斤能卖到100元。”


  谭志富称自己是个“路痴”,以前在城市都是用导航。“这山太大了,山里手机也没信号,平时都是和别人结伴进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挖着挖着问题就来了:重楼不断被挖出,但总是没人过来买。随着外界市场行情的波动,今年重楼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原来常跑的药商给不了村民想要的价钱,索性就不来了。


  “这种药材的生长周期很长,要好几年才能成型,野生的越挖越少,价格卖便宜了我们也不乐意。”谭志富边看药材边说。


  眼看药材积压越来越严重,谭志富想到了网络。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市场价格,他很幸运地找到一个可以帮助卖货的平台。恰好对方也处于宣传推介阶段,可以免费使用,双方一拍即合。


  “和我一起上山采药的村民都没接触过移动网络,更不了解(电商)平台,都以为今年没希望了,我就想为什么不用一用呢?他们说‘你们年轻人会玩手机可以试试’,然后我就把谈的情况和大家说了,每斤卖到了115元。”


  从社区团购,到电商卖货,谭志富似乎慢慢地找到一些感觉,起初的焦虑和孤独感没有那么重了。


  总在山上跑来跑去也不是长久之道,谭志富正在琢磨怎么把猪养好。考虑到养猪的风险和成本,前期他在山上简单盖了一个猪圈,养了两只试试。“前期投入了四五万元,到现在已经全部回本了,又买了几只猪崽,生猪、猪肉在市场上还挺受欢迎!”


  他也在想得让野生药材休养生息。就尝试着把挖到的一些重楼留下来试验人工繁育,目前正在观察生长情况。“希望能有专家来作指导,将来和别人抱团经营,做好分工。”


  “如果说有什么忧虑的话,那就是各种疫病和人手短缺吧,生猪抵抗力也挺弱的,遇到啥突发情况一个人真忙不过来。”


  谭志富顿了顿说,人还是太少了。


  

  一切才刚刚起步



  沿着山路,挂着“城口县咸宜镇明月教学点”牌子的村小学就位于对面的山坳里。一座白色的2层小楼,操场是一片硬化过的空地,还有个无人问津的乒乓球台。学校里空空荡荡,听不到读书声。谭志富说,这里只有一位老师、十几个学生,不过这几天老师请假,学生们也就没去上课。


  “村里面经济状况好点的都把孩子送到镇上住校了。听说现在的要求是再大一点的孩子都要到镇里去读书,像我家两个孩子,如果大的去住校,妻子在家照顾小的,那负担就会比较重。”


  村党支部书记罗建财家就挨着谭家。没事的时候他也愿意和谭志富聊聊天,“外面回来的年轻人,听听他们都有什么想法。”


  村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这几年村庄的整体面貌特别是交通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和外面的世界相比依旧缺乏吸引力。


  “一是缺人,二是交通不便。”罗建财也很坦率。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产业发展起来后是很需要人的。


  按照规划,村里正在准备打造千年红豆杉和枞树旅游景点、旅游休闲观光步道、观景平台、旅游观光公路等等。背靠着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巫溪红池坝森林公园,也可以做旅游文章,招揽些人气。


  罗建财也有一些担忧,村子既想利用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变得富裕,但要搭上这趟车所需的道路修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都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手续,这让乡村的蜕变之路愈加复杂。“我们现在的方案还处于暂停阶段,等着上面的通知。”


  一路走来,村里的2层小楼比比皆是,但很少见到户主开门走动。听谭志富说,这就是全家外出打工了,基本上得到春节才回来,平时一直闲置。


  “村里要是能把旅游业开展起来就太好了,这样我们也能像外面那样办民宿,把闲置的屋子都利用起来,没事做做农家饭,当个导游,带着大家进山里转转。这里气候不错、没有污染,挺适合散心。”谭志富说。


  “我们原来也设想通过电商把村里的各种农产品交易出去,但是他们来考察后都觉得交通不便、成本过高就没有签约,开展不了什么业务,都陆续放弃了。不过现在谭志富做的这个社区团购买菜确实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罗建财说。


  沿着谭家背后的山间小路往山上进发,走到一片相对开阔的地带,谭志富指着对面的岩壁说:“你看到那个上弦月形状的岩石吧?那就是月亮岩。”


  相传古时有户人家曾住在那里,一日家里仆人梦中被仙人告知,在月圆之夜有一束月光反射之处会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月亮岩大门。到了那天仆人真的看到一个钥匙模样的石头,并用它开启大门,里面一片世外桃源景象。等他出来后才发现钥匙忘在里面了,暗自后悔时发现口袋里的稻谷壳和玉米壳全变成金子了。这户主人知道后想尽各种方法,但大门纹丝不动。从此以后月亮岩再没有开启,直到现在。


  “这个故事一直在村里流传,我回家创业就想让家里生活状况变得更好,过上挑着金扁担的生活。”


  今年春节,是明月村的村民第一次网购年货过节。除夕之前,一场鹅毛大雪把村庄变成了白色世界。


  谭志富守在家里开始为春节订单担忧。不过那一晚,他还是接到了货车司机的电话:“货车已经到下面了,你骑三轮来拉货吧。”


  无论是谭志富,还是明月村,一切都在慢慢起步。(顾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