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川的能人尤同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啦!”
今年2月下旬,一条“尤同义北京领奖”的消息传遍了娄烦县的大街小巷。
娄烦县天池店乡南岔村的能人尤同义,是一个有文化、肯钻研、敢闯敢拼、吃苦耐劳、具有超前意识的新型农民。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种植娄烦马铃薯(当地又叫山药蛋)打开致富门,成为南岔川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尤同义的马铃薯成为娄烦马铃薯的代言品牌,“中国好土豆,娄烦山药蛋”的名头也由此响亮起来。
返乡创业
多年来,传统的农耕意识,让娄烦县的老百姓习惯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安适满足的清贫日子。
1991年,在河北邯郸一家矿务局工作的尤同义,因不满足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毅然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种桃树,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尤同义种桃树并不是心血来潮、异想天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尤同义在乡农经站参加“农大培训”时,他记住了一位教授的话,“你们这里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种桃树。”从此,在尤同义的心底便埋下了一粒桃树的种子。
尤同义第一次试种了1.5亩40多棵桃树。因为山桃树环境适应能力强,且根系生长旺盛,抗性较强,所以常作为砧木苗的首选。尤同义收集来大山里的山桃核定植到地里,第一年种下去,第二年砧木苗便已长成。尤同义深知“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为了保证桃树的品种优良,他专程风尘仆仆赶到太谷农大的试验基地,找到专门管苗圃的山西农大苏教授,采撷来“大久宝”“岗山白”等品质优良的实生苗,在中伏天完成了嫁接接穗。
尤同义像侍弄小孩子一样精心照看着那些茁壮成长的桃树苗,他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去验证种植桃树的甜头。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六”,第三年终于到了桃树结花坐果的成熟期,那年光挑着担子在邻村就卖了3000多元。从此,尤同义的胆气壮了,果园面积扩大了,相继又增加了酥梨、桃、苹果等果树的种植,同时迎来了14头牛作为他新的家庭成员。尤同义的成功改变了南岔村老百姓一成不变安时处顺的种田意识,带动了邻村的农民都栽上了桃树,尝到了改变种植观念带来的甜头。
尤同义始终相信一个好的种田人不能只知道靠天吃饭,靠经验种地,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农业科技知识才能称得上一个新时代的好庄户人。
1996年,南岔村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县畜牧局的下乡扶贫干部。当他们了解到尤同义想大力发展养殖业却苦于资金短缺时,马上找渠道想办法帮扶尤同义贷款买了80多只羊,尤同义如愿地当起了他期盼已久的“羊倌”,踌躇满志发展起了养殖业。哪承想自打买了羊后价格一路下滑,由每只90多元狂跌到30元,眼看着一起养羊的养殖户纷纷赔钱脱手,一向沉着冷静信心满满的尤同义同样忧心如焚。可如果当时卖了,连贷款的本钱也还不起。碰到低谷时,更重要的是考验一个人的信念,尤同义思来想去反复权衡利弊,还是决定等待机会。坚持到最后尤同义的羊不断翻倍,由80只羊增加到350多只。机遇总是留给吃苦耐劳经得起考验的人,尤同义的等待成功了,2001年恰逢羊价暴涨,一下子翻了10倍之多,尤同义卖了200多只尽赚6万多元。那年尤同义住进了敞亮的五眼新窑里。
带人致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才算真正的富。”1999年,尤同义当上了南岔村的支部书记,他决定领着乡亲们走出贫困,一起发家致富。
初上任的尤同义第一把火便是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大力改良本地牛羊的品种。为了引进优良种牛、种羊和本地的牛羊杂交配种,他不辞辛苦南下河南、东赴山东,北上辽宁、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巴颜浩特、吉兰太和辽宁盖县都记住了这位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山西汉子。为了降低农户的风险,尤同义在自家院搞配种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给养殖户。为了牲畜冬天草料的足量供应,他不断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种草技术。同时,为农户配备专业技术员,从饲料加工到统一防疫、回收、销售,让养殖户没有了后顾之忧。经过尤同义的大换血,南岔村的牛羊在七里八乡、近郊邻县远近闻名,让养殖户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里人脱贫致富,尤同义于2009年创办了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他又创立了娄烦县同福创养协会。
尤同义时常感慨,每当他身处困境和重重压力之下时,总会遇到贵人相助。尤同义种植的桃树老了,衰老的桃树导致品质下降,产量锐减,正当尤同义为种植桃树周期性强而烦恼时,脱贫攻坚的时代快车为尤同义送来了又一缕曙光。
由于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县域内植被完整,林草丰茂,有机肥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环境独特,土壤有机质含量极高,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娄烦马铃薯在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口感绵而沙,品质上乘。2011年,娄烦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资金扶持。同年9月,娄烦县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攻方向。敢想敢干的尤同义凭着一股子拼劲韧劲瞅准时机领着村民们搭上了发展种植马铃薯的顺风车。
南岔村的庄稼地大都分布在梁梁峁峁上,多少年来村里人都是依靠人力畜力春种秋收。尤同义的心底一直有个愿望,改变这种落后的种田模式,快速和新时代接轨。2012年至2013年,尤同义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在扶贫单位娄烦县国土局、太原市政协帮扶下将南岔村1700多亩二坡地全部改造成梯田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播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的劳动场景被隆隆的机器声所取代。如今新修的水泥路宛若一条蜿蜒的长龙铺展在田间地头,自行车、电动车、农用车、小汽车成为庄稼人种地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梯田不仅改善了生产条件,更成为南岔村一道四季美丽的风景线。
多元发展
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收成比对,尤同义发现在同等的农作物里马铃薯的收益最大。2014年,尤同义率先承包了67亩地开始实现小规模种植马铃薯。为了保证马铃薯的品质优良、产量高,他每年向外引进新品种,尤同义也因此成了山西农科院高寒研究所的常客。从晋薯16号到青薯9号,尤同义的山药蛋品质远近闻名,亩产高达3000公斤。2016年,尤同义扩大了种植规模,一下子承包了800多亩,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种植。“人家的种子和技术就是比咱自己的好,我现在种的山药蛋一年也有3万多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紧邻的杏树坡的脱贫户李代青逢人便说。
尤同义常跟村民们说,一条腿走路行不通,学会增强抗风险能力,让养殖业和种植业齐头并进。他联系县农委搞起了节能循环利用,带领全村老百姓建起了60多个沼气池,沼渣施肥,沼气做饭,沼液喷洒农作物,脚踏实地继续走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良心种植,并推行了节能吊炕,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亮点工程。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出个名堂来。”
为了打造“娄烦山药蛋”品牌,2016年娄烦县农业局决定,由尤同义代表“娄烦山药蛋”审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这正和尤同义的想法不谋而合。
历时2年的准备,2018年“娄烦山药蛋”认证保护终于正式审报成功,那天夜里尤同义激动得彻夜难眠。当年“娄烦山药蛋”又获得全太原市唯一 一家“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19年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太原市区域性公用品牌”。
山药蛋产量大了,尤同义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的原理,建成了2760多立方米的恒温窖,冬天保持在4℃,夏天保持在8℃,可以储藏近90万公斤山药蛋。这项创新技术荣获2018年太原市“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很快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
尤同义的销售方式更加活泛,线上线下两条腿跑。通过京东农场、七品有机网、晋阳馆、守护大地和自己的网上平台,跨越华北,走向广东、上海、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市场,每年可以销售近30万公斤。“娄烦山药蛋”的名声在全国真正响亮起来了。
从1亩到6亩再到70亩,从桃树梨树苹果树再到核桃树,尤同义的种植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他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着,从2010年承包全村360亩耕地开始规模种植,到2020年合计种植马铃薯996亩,谷子542亩。他的合作社带领1310户农民,种植富硒马铃薯1.8万亩,人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
如今,娄烦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五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尤同义创办的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236亩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800多亩绿色马铃薯生产基地。“逢着这样的好政策,在生态优先,绿色引领,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上我会越走越好。”创业路上永不停歇的尤同义激动地说。(亢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