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雄来自贵州赤水市葫市镇,2003年中专毕业后,她就外出务工,做过电子厂工人和质检员,也做过汽车销售,当过销售主管,涉猎之广,不一而足。之后定居成都,开了一家生鲜店,也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2016年,在城市安稳生活的袁利雄,“不安稳”的心却在“蠢蠢欲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她毅然选择独自返乡创业,投身养殖业。
“大难不死”的猪场
2017年,创业初期的袁利雄,从成都跑回贵州老家,一个人管理着300头猪崽,起早贪黑,全身心地投入在猪场里。但是,因为选址不合理,一场特大暴雨,将猪场淹没,袁利雄看着自己的猪场即将毁于一旦,心里只能干着急。束手无策之际,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施以援手,猪场才得以起死回生。
猪场 “大难不死”,“后福”接踵而至。2018年,在葫市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袁利雄通过与赤水市天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谋划建设高竹村生态猪养殖场,项目于2019年5月竣工并投产,年出栏生猪2000头。项目通过与116户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将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600元以上,并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同时为10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户收入,带动群众致富。
专业配套,循环种养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国大范围内蔓延,只有具备严格的生物防控管理能力及场地净化能力,才能在当前严峻形势下生存发展。
袁利雄在重庆正大公司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学习生物安全知识,了解非洲猪瘟的特点,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出了一整套针对当地中小规模养殖场的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并严格执行,成功将“非洲猪瘟”拒之门外!
2019年,袁利雄的猪场出栏量达3000余头。
养猪之余,细心的袁利雄发现了新的机遇。她在当地流转了200余亩闲置土地,种上了蔬菜、李子和蟠桃,通过利用养猪场的粪便,形成种养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底,袁利雄又开始兴建小关子村生猪养殖场,占地约300亩,规划配套建设猪场、技术服务中心等设施,常年存栏种猪1200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预计今年建成投产运行。(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