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偏、地势洼、交通差,五年前,到江苏省涟水县的扁担村走一遭,客人们会忍不住吐槽。但现在村里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小院、漂亮的栈道、篱笆栏,一路花香一路芬芳。83岁的村民袁尚仁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过去,扁担村坑洼狭窄的土路“隔断”了与外界联系,一到雨季整个村水路难分、泥泞不堪,锁住了“出路”“财路”。每户守着承包的“一亩三分地”,不少人常年外出打工,村子陷入了衰败的恶性循环。
“穷扁担”如何变成了老百姓向往的“金扁担”?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选择从此处破题。钱从哪里来?一方面,村里积极寻求项目支撑。另一方面,梳理本村在外能人,逐户登门拜访,专门成立乡贤工作室,请他们为村发展出主意、投资金和项目。
几经努力,251乡道贯穿全村,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硬化,整个村庄实现向水泥路转变。现在不仅家家户户出行方便,农产品、农资的购销也变得更加顺畅。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扁担村以发展规模农业及稻虾养殖、瓜蒌种植、蚕桑种养等特色产业为主导,全村规模种植2000亩,占比达85%,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1.8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5.2万元。
同时,借助靠近今世缘文旅区和自身绿水美景、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扁担村成功把村旅游产业纳入今世缘工业旅游总体规划,争取资金300万元新建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沿河栈道等,发展乡村旅游。
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前景”,也有了“钱景”。目前,全村建立4个农业合作社,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有些还翻新房屋搞了农家乐、卖起土特产。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8600元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2万多元,年增长超23.5%。
曾经“被遗忘的落后村”,物质没跟上,精神更贫乏。现如今的扁担村,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21个功能室,文化演出、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全面开展起来,有戏听、有棋下、有舞跳、有纸牌打,村民过上了“城市人”的日子,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精神生活。(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