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累计党组织34

平台累计党员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贤情怀

农民刘本勤的诗意人生

来源:《山西农民报》2020/10/27 2020-10-28阅读446

        原平市是著名的 “中国诗歌之乡”,这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特别是在诗歌艺术方面人才辈出,一大批原平籍的诗人活跃于当今诗坛。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的诗歌协会、团体不断涌现,诗歌的种子遍撒城乡。行走在原平大地,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不经意间与你擦肩而过的偶遇者很可能就是当地一位颇负诗名的诗人,农民刘本勤就是这样的人。


        同川“陶渊明”


  今年68岁的刘本勤是原平市南白乡沟北村村民。和他的农民身份相比,“诗人刘本勤”的名声可能更广为人知。

  初见刘本勤,并不会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中等身材,烟色脸膛,和大多晋北普通农民一样,因为多年的辛苦劳作而被沧桑岁月在身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如果你在村口遇到,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创作出几百首诗歌,且其中不乏佳作。在百度词条里这样介绍这位农民诗人:刘本勤,笔名勤达阳。长期村居,六年制小学毕业,汉语言文学自修至本科以上水准。现存新旧体诗稿五百余首。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九州诗文》《黄河》等报刊杂志以及山西电视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有作品发表。

  沟北村所属的南白乡在原平市被称为“同川”,同川这个地方虽然是山沟沟,但它的名字却很响亮,提起它老少皆知,素有“梨乡”“枣乡”之称。这里是比较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纵沟横壑里,树木繁茂;花香鸟语中,突显幽静。身入其间,有不知“天阔地厚”之感,也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刘本勤的诗意和灵感,多年来他用诗人独有的视角赋予这块土地最灵动的诠释。

  “南园昨日遍移花,曲陌延边已上瓜。叶菜西畦连早采,近舍葡藤满架爬。”这是刘本勤1998年3月发表在《山西日报》文学副刊上的 《乡居四首》之一,读之顿觉田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生机。

  翻开刘本勤的诗集,会发现他创作的诗多是为生活而歌的田园诗。“丘遮田壑壑托丘,绿树云边日遮牛。野草横箫声未见,谣歌却向水前流。”在刘本勤的眼中,农田耕牛、绿树野草皆是诗歌。

  “朝来嘹唱隔云崖,谁打枣儿漫野花。黍穗豆荚前涌道,清溪那面是勤家。”“转过天台园色辽,东坨大枣北坨桃。风光八月勤家地,何处叫人不自豪。”……从一首首古体诗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到刘本勤眼中的农家生活充满快乐和诗意,亦可以读到他躬耕田间于辛苦劳作中发现人生之美、生命之美的本真体味。刘本勤也因此被众多的文朋诗友称为同川 “陶渊明”。


        空间造型艺术家


  老院、前院、西客院、西小院、石榴院、南园……走进刘本勤的小院,处处整洁、干净、利落,一块石头、一截树桩,也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刘本勤的院子原本只有祖传的两进小院。因相邻的两个院子原主人外迁,他便租借回来,把四个古老破落的宅院整合贯通,串联在一起。多年来,在刘本勤的精心打理下,这里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农家庄园。

       院子里栽种有桃、李、杏、梨、瓜、菜、花、草等,点缀着特色的风景造型,或圆盘环绕,或方丘耸立。石头砌屏障,土丘做院墙,干柴截得整整齐齐,砖瓦码得方方正正。古陶瓷瓮,石磨农具,熟悉中有异趣,简陋中展不凡,平淡中显悠然。客房幽静,迥离市郭,碧田净舍,井井有条,俨然是一方人间净土。这里是他农闲之余读书吟诗的“隐者之居”,也成为他接待文朋诗友的 “农家老舍”。

  “生态氛围小瓦房,格局舒展借篱墙。槐花不露骄阳影,槛外畦田好送芳。”在诗人刘本勤的眼里,生活的美无处不在,而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院只是他用双手打造空间造型艺术的一次牛刀小试,农家庄园之外的 “丘壑园”才是他的得意之作。

  早在1986年,刘本勤分到村东南一条名叫 “南沟”的荒沟。从那时起,胸怀壮志的刘本勤就悉心投入治理这条荒沟。他依坡造型,因山构图,历时25年在长达两公里的荒僻崖坡上因地制宜,手工劳动,锹铲斧凿,把这条沟治理成梨、枣飘香,四季景美的秀丽家园,并冠名为“丘壑园”。丘壑园内有大吟台,东天盘、西天盘、南壑底、园名碑、小南座、大南座、知春盘、撑船台、早景盘、创思盘、三方田、三家壑、古圣藤台等风景点。树色花态,随季不同。站在“丘壑园”的边沿向下望去,层次分明,匠心独运,布局自然和谐,意境熨帖生动,成就了黄土风情的另一番景象。

  为此,刘本勤曾专门写过一篇散文《丘壑园》来介绍这里的美:“……不嫌早,你明春来丘壑园吧。跟着下壑底里耕田去的牛儿,让四月的风洒满你一头一肩的梨花落瓣,教幽幽的香涤荡你从都市里与人竞争所带来的烦恼。那时候你爬到牛背上想想你是星期天的牧童,挺挺胸,用足了劲却吹不出箫声。下得牛来,折一把崖边上的野林禽子花,又抛向天空中去。天空是朗朗的,你是多么得惬意!‘学童归假做牛童,旷野晴舒漫草坪。撷采天花随欲散,细箫高奏调无声。’原来这诗就是写你的。明早沐着温阳,空气是新鲜的。到丘盘上去撒一把种子,等待嫩芽的出土。你可以弄笛,你可以吹箫,你也可以唱歌,你更可以想象……”

  “云裹盘梯上碧天,花畦拓到帝君前。手携利器随心去,我欲人间我欲仙。”在这里,刘本勤的艺术才华得到无限释放。


        刘本勤效应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刘本勤诗意地生活在一个偏远山村里,以一种无限乐观的积极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苦难,并努力把艰苦的生活过成自己所希望达到的一种高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

  在刘本勤这种勤勉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熏陶下,他的两个孩子都先后考入名牌大学:儿子刘子达毕业于东北大学,现在苏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就业。女儿刘子阳,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现在也就业于北京的一家上市网络公司,成为当地“农门里飞出金凤凰”的榜样。

  在儿子刘子达的眼里,父亲刘本勤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不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田园诗人,一位地地道道的艺术家,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虽然很多理想还没有实现,但信心十足、热情饱满”。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民风带出好村风。沟北村党支部书记刘有华告诉记者,在刘本勤一家的示范带动下,沟北全村500多人,家家都以重教崇育、文明持家为荣,近年来累计考出30多名本科生。而且村里的风气特别好,路边放上一件物件,隔夜都丢不了。因为村里治安好,原来有个派出所都撤走了。

  不仅在沟北村,刘本勤的事迹在南白乡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文明风景线。南白乡党委书记毕俊礼说,要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同时,让刘本勤倡导的乡村文明在全乡开花结果。

  此外,“刘本勤现象”还引起了全省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忻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杨峻峰著文称刘本勤“诗意般地对待劳动,诗意般地对待生活,是劳动艺术家”,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全美则表示,“读他的诗仿佛嗅到了泥土的清香,听到了百鸟的唱鸣,看到了禾苗茁壮,六畜兴旺,从中也感觉到了四季更替,自然轮回。犹如天籁,意幽味长,沁人心肺。”

  原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子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前来学习、取经、调研的文化界人士把这一乡村文化现象带到了全省各地,黄河电视台、忻州日报曾对此进行专访,中煤平朔文联、山西汾西重工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学、朔州市作协、忻州市文联、原平市文联等十余家单位把这里确定为书画、摄影、文学创作基地。王子军表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刘本勤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要把这种乡村文明传播到原平全市,让广大父老乡亲不光物质充裕,还要精神富足。”(米厚民 柴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