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汽车穿行在一望无际的大豆田,凉风翻起金浪。
“快到了,这一片儿都是李富强的。”司机话音刚落,机器的轰鸣声逐渐清晰起来,5台7米高的大型收割机组成“V”字成排作业,打头的那台上,坐的就是李富强,他胆子大,敢闯敢试。
“我就喜欢摆弄这大玩意儿,有了它,种10垧地和种1垧地一样轻巧。”李富强从收割机上跳下来,麻利地脱下长靴,换上皮鞋,浓眉大眼国字脸的他,笑起来显得老练、忠厚。
今年,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近20万亩,预计产粮11万吨,纯收入5000万元,理事长李富强带领合作社走上了致富路。
探 路
“年轻时觉得干农活太累,就想出去闯闯。”1999年,16岁的李富强离家走南闯北。
服务员、传菜员、烤串师……工作换了好几份。“热油洒身上,脚磨出泡来,常事儿!整点药膏继续干。”拿着千把块钱的工资,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但还算简单快活。
几年后回老家,李富强有些自责,自己在外打拼多年,却没存下几个钱。
“打工一年赚6000多块,回家包个四五垧地,挣的不比这少。”李富强思虑再三,决心帮父亲打理那10多垧承包地。
跟着父亲干了两年,李富强感觉是时候独当一面赚些家底了。2005年,颇有自信的他和妻子将全部身家投到了7垧承包田里,独立经营,结果赔了个干净,“播种期、深浅度、用肥量,都没把握好,地里的苗秃的秃、烂的烂。”
“丢了本钱,欠了外债,好在有亲朋好友帮衬。”2007年,靠着贷来的资金、借来的种子、赊来的化肥……李富强再次尝试承包了32垧地,“这次,只许成功!”
“施肥机走了多少米、下了多少肥,每块地都算准。”“播种机开出去10米,俺们就下车回看,按深浅情况做调整。”——这之后,李富强和妻子仔细研究学习,还做了不少“实验”,村里组织的培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时至金秋,李富强到田里折下一根大豆苗,轻轻晃动,豆荚清脆,哗啦作响,“赚到10万元,把该还的都还上了,老高兴了。”
之后几年,李富强承包的田越来越多,到了2011年,已经扩大到100多垧地。
领 路
“旁边就是国有农场,秋收和整地都是大农机作业,土质松软黝黑;回头看俺们这儿,满地是收割后剩下的白茬子。”经营多年,李富强逐渐看到了大农机作业的重要性,“自家土地广阔成片,利用大农机作业,干活效率高,地力也上来了,一亩豆田少说能多打100斤。”
但价格不菲的农机从何而来?“国家对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有扶持政策,只要自有资金达到400万元,国家就给补贴600万元。”2012年,听乡干部越说越激动,李富强决定抓住机会,“种地一看天,二看政策,有这东风,咱得好好干!”
要办农机合作社,核心区内以土地形式入社的农户不能少于村民总户数的80%。李富强便从做亲戚工作开始,张罗乡亲们入社。
“能有那么多补贴?有这么好的事情?”不少人表达了疑虑,然后像李富强的二舅张金生一样,回绝得干脆,“好不容易攒俩钱,你可别瞎整了!”
连连碰壁的李富强,无奈之下求助村委会。10天时间里,村干部和李富强挨家挨户走遍屯子算细账。很快,230多户加入,一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看着俺们开回来8个轱辘的大农机,大伙儿都又惊又喜。”
“更高兴的,还在后头。”李富强说,除土地流转费,合作社还有农机作业收入分红,第二年,230多户入社农户平均增收达6000多元。此外,每年6个月的用工期,合作社还能为周边农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别说,大强子你挺靠谱!”早先不看好这买卖的张金生,入社后年增收近4000元。
2017年4.6万亩,2018年5.4万亩,2019年13.5万亩……近几年,有了大农机助力,李富强的地越种越广,大伙儿的日子也越过越旺。
拓 路
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黑龙江省评选了“十个大王”,李富强当选“大豆大王”,可他并不满足。
在北安市东胜乡的万亩“蟹稻”示范基地,几十个传感器和摄像头组成的田间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还让农产品生产做到“一码全程可追溯”。
“这一片原本是盐碱地,不是土包子,就是水泡子,一场大雨浇下来,啥都剩不下!”变化要从2015年说起,当地政府出台“两大平原配套改革项目”扶持计划,土地推平了,水渠挖通了,李富强抓住机遇,承包了这片盐碱地,种上了万亩水稻,打算发展“蟹稻共生”的有机稻田。
“北安积温低,能种水稻都不错了,还要养蟹?”亲戚们纷纷劝李富强“见好就收”,但李富强想做得更好,多次到辽宁盘锦学习“蟹稻”种养经验,学成归来,他满怀期待地投了30多万元的蟹苗进去。
谁知没过几天,蟹苗大量死亡。“螃蟹咋都漂起来了?”李富强慌了神,立刻请来了市水产局的工作人员。
“蟹苗受不了磷肥。”北安市水产局局长张庆文说,“更何况,没挖蟹沟、没建蟹池,阳光晒死一批,还免不了被飞鸟和老鼠叼走一些。”
不久后,北安市水产局请来了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的专家现场指导,还组织了技术培训。黑龙江省渔业局为合作社下发渔业油料补助资金50万元,新建暂养池110亩,建成蟹沟、渔沟近5000米……
李富强说,现在蟹稻面积1.5万多亩,稻米加河蟹年毛收入2700多万元。“今年的螃蟹都卖出去了,净赚100多万元。”
“自己致了富,也不能忘了大伙儿。”李富强介绍,合作社实行了种植产业金融扶贫模式,贫困户以贷款抱团入社后享受分红。目前合作社直接帮扶贫困户360余户,实现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和隔壁乡的蓝莓种植大户合伙,要做一季晚熟蓝莓,项目建成后,还能带动80多户贫困户平均增收3000多块钱。”说起这话,李富强笑得很开心。(郝迎灿 张艺开)